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骨科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31 10:58:44
本刊投稿流程及要求如下:
新用户注册
点击网站首页【用户登录】-【作者投稿】,根据页面提示进行新用户注册,注册时建议选用正式联系方式。注册完毕后,作者将收到要求确认的电子邮件,请点击信函中的超链接激活新账号。
投稿
以作者已申请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投稿系统,点击【稿件管理】-【投稿】按钮,按页面提示添加稿件相关信息,请注意完善所有作者的信息,禁止冒用作者署名、虚构作者署名。并上传word版本的稿件文件。投稿完成后请将单位开设的论文介绍信(前瞻性研究和实验研究还请提供伦理审查批件)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
稿件查询
投稿后,作者可随时登录网站,进入【稿件管理】-【稿件查询】页面,按稿件编号或稿件题名进行查询,了解稿件的处理状态及有关稿件的其他信息。
稿件修改
在编辑部尚未对稿件进行任何处理前,作者可通过【稿件查询】页面随时修改稿件信息;稿件一经处理,则必须经编辑部退修后才可以对稿件进行修改,并请按退修要求修改后上传,不要使用投稿功能再投此稿,否则将被视为新稿件,已有的审稿结果将会作废。
修改作者信息
审稿过程中,经所有作者协商后,可自行在平台补充或修改作者信息,禁止未经所有作者一致同意就确定署名顺序(学科和期刊另有规定的除外);禁止因作者所属机构变化而随意变更工作单位署名;禁止虚构、伪造作者所属机构,不得把非研究完成机构作为署名单位。论文被我刊编辑部通知接收后,所有作者不得再任意修改署名顺序。
登记费用信息 版面费的汇款日期和稿费的收款日期可登陆系统在相关栏目登记。
以下为本刊论文格式要求:
一、对文件页面设置的要求
投稿均采用word格式的文件,文件以“文章标题 第一作者姓名”的格式命名,
【页边距】 上2.4cm、下2.4cm、左2.1cm、右2.1cm
【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字
【行距】 单倍行距
二、对稿件结构和内容的要求
【文题】 文题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总结和高度概括,应准确概括全文的重点内容,包含关键的术式、研究的病种等信息,避免出现大而泛、重点不突出的标题,如“两种术式……的比较”,“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四肢骨折内固定断裂的分析”等标题均不符合本刊要求。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为宜。
【作者信息】 需提供中英文版作者信息,包括中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的中英文、第一作者科室、单位名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如有通信作者,请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邮箱。
【摘要】 中文摘要400个汉字左右,英文摘要350个实词左右,摘要应包括以下四部分:
目的(Objective):要求简明扼要描述该研究的研究目的,必须与文题契合。
方法(Methods):要求突出重点,交代该研究的方法、过程、评价标准等,如涉及到分组,应提及分组后的每组病例数。
结果(Results):请精炼、全面地描述各研究指标的变化和差异,列出重要的数据和统计结果。
结论(Conclusion):总结研究内容的意义。
【关键词】 每篇论著需标引3~6个关键词,中间以“;”分隔开,关键词以MESH词表为准,论著、综述均需要关键词。
【引言】 要求分层次地交代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条理地引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临床研究论著用“资料与方法”;实验研究论著用“材料与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可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法或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统计学方法等,字数约2000字。
a. 纳入及排除标准:请根据研究类型补充纳入及排除标准。
b. 一般资料:交代患者的基本信息、分组内容等,如男女比例、年龄范围、骨折分型、研究的椎体节段,开放性损伤还是闭合性损伤等,必要时列表。临床论著要有明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实验研究论著还需注重重复和对照原则,注意双盲法的应用;临床研究论著需分清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后者必须要有分组标准,如为随机分组,需说明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还是用计算机软件产生伪随机数的方法?
c. 方法:详细描述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等重点内容,特别是技巧性的操作及操作重点。附带交代术前术后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新的手术方法或应用新的器械,需画图说明。
d.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无论是实验研究论著还是临床研究论著,如需要观察干预方法或治疗方法的效果,均需要详细、分层级说明用到的观察指标,对于非常见的评价指标或方法(Harris评分、VAS评分、ODI指数、Frankel分级等具体标准可不在正文列出,需详细说明并标引原始的参考文献。对于,篇幅较大的评分方法请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文献。
e. 统计学分析:请明确表述该研究所用到的统计学软件版本、数据的表示方式、各指标分析所用的统计学方法等。不可盲目应用及滥用t检验、卡方检验,需结合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结果】 该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需详细描述,字数要求500字以上。描述结果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结合图片、柱状图、线形图、表格等形式呈现。
a. 一般资料:以临床研究论著为例,需如实描述结果(临床改善、功能改善、影像学改善等)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发症,并交代后继明确的处理方法;临床研究论著要求随访时间至少1年以上,对于某些创新术式或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可如实报道实际的随访时间。
b. 提供术后评估疗效的结果:分数等计量资料的结果,经过正态分布检验后,需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展现;例数等技术资料的结果需说明每项的具体数值;统计学结果需提供具体的统计值和P值,不可笼统描述P<0.05,如采用了回归分析,还需提供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等结果。
【讨论】 讨论本次研究的意义、不足以及国内外该主题的研究进展。主要谈及作者的个人经验和认识,不宜过多地重复研究的结果和引用参考文献的观点。字数2000字左右。必要时列小标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篇数根据文章内容而定,一般论著类需提供至少15条参考文献,建议以引用3年以内的英文参考文献为主,5年以上的参考文献篇数不超过总参考文献篇数的1/4。英文参考文献请提供Pubmed ID,中文参考文献推荐引用中华医学会系列等核心期刊来源的文章。范例:
[1] 姚振均, 张弛, 陈峥嵘.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J]. 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3): 179-182.
[2] Hosalkar HS, Jones KJ, King JJ, et al. Ser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large sacral giant cell tumors: mid- to long term results[J]. Spine (Phila Pa 1976), 2007, 32(10):1107-1115.
[3] 田伟. 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956-957.
【表格】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不用竖线,如遇有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中内容与文字叙述内容要避免重复。
【图片】 涉及临床病例的论著和病例报道必须提供代表性病例的影像学图片,一般按照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间点,根据病种的差异提供X线/CT/MRI检查结果。创伤/关节相关内容请以提供X线片和CT为主,脊柱脊髓损伤请提供X线/CT/MRI等,必要时请提供重要时间点的大体照片。请将图片插入word文档中,图片高度不超过10 cm,按图1、图2、图3顺序编号,如为组图,组内按abcd连续编号,编码请以插入文本框的形式列在图片右下角,并在文中标注图注。图注要简短,能够明确地概括图片内容、关键信息以及结果所代表的意义。不宜采用“图1 术前颈椎正侧位”此类图注。要求提供数码原始图片,如胶片的数码照片原图,或电脑导出的图片原图。影像学资料经过PS或已有标注的图片一律不采纳;如提供拍摄图片,请在保持图片平整的情况下拍摄,避免歪斜或折曲影响图片质量,有反光、重影、歪斜、由多个小图组成的大图等不予接受。不可借用、盗用他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图片,鼓励作者原创示意图。
【对其他类型文章的说明】 专题、临床研究论著、实验研究论著、骨科康复、骨科护理类来稿需提供中英文摘要,综述类来稿可仅提供中文摘要,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等来稿无需提供摘要。
本刊自2020年1月起,不再接收Meta分析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