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献综述中“述”与“评”有机融合的三种架构

时间:2024-05-22 10:22:53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述”(文献梳理)与“评”(文献批评)两大核心环节。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递进关系:文献梳理主要负责展现当前研究的整体状况,而文献批评则是为了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为研究者推导出自己独特的研究问题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在众多学术论文中,我们常常发现,作者在泛泛地概述了相关文献后,仅仅通过简单的“……研究较少”等表述来引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却未能详尽地指出前人研究的缺陷或具体问题所在。这种做法导致了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之间的脱节,无法形成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文的严谨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结合C刊论文,提炼出以下三种能够使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写作策略,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一、从国外研究转向国内研究


在进行国外到国内的文献综述时,一种常见的框架是先介绍国外的主流研究观点,然后逐步深入到国内的前沿研究。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论文往往忽视了指出国外研究的不足这一关键环节,导致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之间显得略显割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建议在详细阐述国外主流研究观点之后,明确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或具体问题。进而自然过渡到国内的前沿研究观点,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最终推导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以《房地产市场会压垮中国吗——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动态关系研究》一文为例,作者聚焦于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强调了研究房地产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机制的重要性,并系统梳理了西方理论界在此方面的三个主流观点。紧接着,作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中肯的批评,指出尽管西方的相关研究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直接应用于中国时仍缺乏实际可行的政策参考价值,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在房地产市场、货币和金融市场等实际情况上的差异。通过对西方研究的批判性分析,作者顺利地将焦点转向国内研究,并详细梳理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前沿观点。最后,作者通过揭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成功推导出了“房地产影响经济波动”这一问题仍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由经典理论迈向前沿研究


另一种常见的文献综述框架是从经典理论出发,逐步过渡到前沿研究。然而,许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缺乏深入的递进逻辑。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建议从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首先介绍经典理论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然后深入剖析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前沿研究观点,并最终通过指出前沿研究的不足来推导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以《“变老”是否会阻碍“变富”——基于OLG模型的理论与经验实证》一文为例,作者探讨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引言部分,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史来设置研究背景,并指出传统人口经济学框架在解释某些现象时的局限性。随后,作者深入分析了传统观点与现实背离的原因,并强调了微观基础调整在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分析,作者自然地引出了学界在人口老龄化分析框架方面的前沿研究。在梳理了这些前沿观点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经验实证的缺乏,并据此推导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三、从次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到直接相关研究


在追求研究全面性的过程中,许多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会涉及大量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次相关文献和直接相关文献。然而,在梳理这些文献时,很多作者未能明确交代两者之间的联系,导致内容缺乏递进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在梳理次相关文献观点时,首先阐明这些文献与本研究之间的关联性,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梳理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并深入剖析其不足之处,从而推导出本研究将如何进行深入探讨。


例如,在《消费能使我们幸福吗》一文中,作者专注于探讨“消费对幸福的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梳理了“收入-幸福悖论”相关的文献观点。在过渡到“消费与幸福的关系”时,作者巧妙地利用过渡句指出了前述文献的不足,并通过引用重要学者的观点来强调研究消费如何影响幸福感的重要性。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有效地将次相关文献和直接相关文献进行了有机衔接和深入递进。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了三种能够使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写作策略:从国外研究转向国内研究、由经典理论迈向前沿研究以及从次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到直接相关研究。这些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加灵活地安排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框架布局,还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文献综述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