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何使用统计学方法审核数据?
时间:2024-11-28 11:2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集中趋势度量
均值: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例如,在研究某种药物治疗后的患者血压变化时,计算血压数据的均值,能够直观地展示血压的平均水平。但均值容易受极端值影响,所以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中位数:对于偏态分布的数据,中位数比均值更能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比如,在分析患者住院费用数据时,由于存在少数高额费用的情况,费用数据通常呈正偏态分布,此时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中间水平的住院费用。
离散程度度量
标准差:它衡量了数据相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在实验数据审核中,如果标准差过大,可能表示数据的变异性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数据是否受到异常因素的干扰。例如,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细胞生长速度数据的标准差过大,可能暗示实验条件控制不稳定,如温度、营养物质浓度等因素存在较大波动。
四分位数间距(IQR):IQR 包含了数据中间 50% 的范围,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数据的离散程度。例如,在分析患者的康复时间数据时,IQR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部分患者康复时间的波动范围,识别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
数据分布形态分析
偏度和峰度:偏度用于衡量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峰度则描述了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通过计算偏度和峰度,可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假设。在许多统计分析方法中,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等,通常要求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数据的偏度和峰度偏离正态分布的特征值(偏度为 0,峰度为 3),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或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相关性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
Pearson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取值范围在 - 1 到 1 之间。例如,在研究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时,计算 Pearson 相关系数可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联。如果相关系数接近 1,表示正线性相关;接近 - 1 表示负线性相关;接近 0 则表示线性相关性较弱。
Spearman 相关系数:适用于不满足线性关系或变量为等级数据的情况。例如,在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等级变量)与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时,Spearman 相关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联,因为它不依赖于变量的具体数值,而是基于变量的秩次来计算相关性。
相关性的显著性检验
通过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判断所观察到的相关性是否是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例如,在分析基因表达量与疾病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时,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确定这种关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数据分组分析与比较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用于比较两组独立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中,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的均值,以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在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时,需要先检查两组数据的方差是否齐性,根据方差齐性与否选择合适的 t 检验方法。
配对样本 t 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的数据,如对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例如,比较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通过配对样本 t 检验可以判断手术是否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方差分析(ANOVA)
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之间的均值差异。例如,在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治愈率的影响时,方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治疗方案组之间的治愈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如 Tukey - HSD 检验)来确定具体哪些组之间存在差异。回归分析用于数据验证简单线性回归
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例如,在研究药物剂量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时,通过简单线性回归可以得到一个回归方程,用于预测在给定剂量下的药物疗效。同时,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拟合优度评估(如 R - squared 值),可以判断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如果 R - squared 值较低,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差,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数据或调整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当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每个自变量的独立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例如,在研究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时,可能会考虑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可以评估每个因素对疾病复发风险的贡献程度,同时也可以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影响回归模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