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食管癌及贲门癌
时间:2024-12-09 17:13:13
一、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
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特点,甚至相邻的两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从全世界范围看,高发区分布在伊朗、南非、罗得西亚及中国,而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的以色列平均发病率很低,大多在5/10万以下。在我国食管癌占各种恶性肿瘤首位的有9个省,华北三省,四川省和广东等省都有一个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高发中心,如华北食管癌的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南段交界地区,其发病率超过130/10万。是该地区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距太行山不远的其它县,食管癌的死亡率降至2/10万以下。广东发病最高的是南澳岛。四川主要集中在川西北的盐亭、阆中及南部三县交界地区。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及新疆等省也有食管癌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已查明有20多个县市食管癌平均年死亡率超过100/10万。
二、病理、分型
(一)组织学特征:食管癌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癌(95%),腺癌起源于食管者甚为少见,多位于食管末端。贲门癌多为腺癌,也可延伸侵入食管。
(二)临床病理分型
1.早期大体病理分型:
(1)隐伏型:食管粘膜仅有轻度充血或粘膜粗糙,肉眼不易辨认只能用脱落细胞学和组织切片作为诊断依据,全部为原位癌,为食管癌的最早期。
(2)糜烂型:粘膜表面有非常浅的糜烂,形状大小不一,边界分界清楚,状如地图。癌组织分化较差,原位癌与早期侵润各占一半,比第一型发展的晚。
(3)斑块型:表面粘膜稍隆起,高低不平,皱褶消失,似年皮癣样,病变范围大小不一,比前型发展的更晚,大约原位癌占1/3,早期侵润癌占2/3。
(4)乳头型:肿瘤形成明显的硬结,有的如乳头,有的象带短蒂的息肉形,向腔内突出,癌细胞分化较好,绝大多数是早期侵润癌,是早期癌最晚的类型。
2.中晚期大体病理分型:根据X线检查与病理大体所见,将食管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髓质型:最为常见,约占60%,肿瘤常累及食管全层,并围绕管腔向腔内外生长,形成较大而不规则之管状肿块。
(2)蕈伞型:约占15%,肿瘤向粘膜表面生长,形成扁平肿块,累及食管周径的一部分,多向管腔内突出如蕈菇状,边界清楚。
(3)溃疡型:约占15%,肿瘤形成凹陷的溃疡,侵蚀部分食管壁,一般不产生管腔严重堵塞。
(4)缩窄型:约占10%,癌肿形成环形或短管形狭窄,狭窄上方食管扩张。
(5)腔内型:较为少见,约占3%,癌肿呈息肉样向食管管腔内突出,有蒂与食管壁相连,表面有糜烂、溃疡、可侵入肌层。
3.贲门癌的大体病理分型:贲门在解剖上属胃的结构,但发生恶性肿瘤时其诊断和治疗均与食管癌有许多共同之处,故将贲门癌亦纳入食管癌内叙述。贲门癌的大体病理分型分为如下几种:
(1)菜花型:肿瘤主要向管腔内生长,形成象“菜花”样之肿块。
(2)弥漫侵润型:肿瘤侵润范围较广,可累及食管及胃之大部,胃壁有增厚,粘膜有糜烂。
(3)溃疡型:肿瘤为大的溃疡,常穿入邻近脏器。
(4)混合型:多为晚期病变,已不能按以上分型。
三、早期及晚期表现
(一)早期表现:①咽下食物梗噎感,常因进食固体食物引起,第一次出现梗噎感后,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隔数日或数月再次出现。②胸骨后疼痛,常在咽下食物后发生,进食粗糙热食或刺激性食物时加重。③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④剑突下烧灼样刺痛,轻重不等,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轻或消失。⑤咽部干燥与紧缩感,食物吞下不畅,并有轻微疼痛。⑥胸骨后闷胀不适。
(二)中、晚期症状
1.吞咽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主要症状。初起时进食固体食物有梗噎感,以后逐渐呈进行性加重,甚至流质饮食亦不能咽下。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除与病期有关外,与肿瘤的类型亦有关系。缩窄型出现梗阻症状早而严重,溃疡型及腔内型出现梗阻症状较晚。
2.疼痛和呕吐:见于严重吞咽困难病例,多将刚进食之食物伴同唾液呕出呈粘液状。疼痛亦为常见症状,多位于胸骨后,肩胛间区,早期多呈间歇性,出现持续而严重的胸痛或背痛、需用止痛剂止痛者,为晚期肿瘤外侵的征象。
3.贲门癌患者可出现便血、贫血。
4.体重下降及恶病质:因长期吞咽困难,引起营养障碍,体重明显下降,消瘦明显。出现恶液质是肿瘤晚期的表现。
5.邻近器官受累的症状:肿瘤侵及邻近器官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三)体征
早期患者无明显体征。晚期病例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消瘦及恶液质,晚期贲门癌患者多有上腹部压痛或包块。
四、诊断
(一)病史
(二)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可见食管粘膜纹中断,紊乱,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充盈缺损、龛影、管壁扩张受限、僵直等。早期病变可无阳性发现。
(三)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90%,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痛苦少,在防癌普查中尤为有用。
(四)纤维食管镜检查:这是诊断食管癌比较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早期食管癌位于粘膜层比较小,内窥镜容易遗漏,如果检查时在食管腔内注入甲苯胺蓝或碘溶液染色则有助于早期癌的发现。纤维食管镜检查时,可同时做腔内粘液涂片和取活体组织检查。
五、鉴别诊断
(一)食管良性肿瘤
(二)贲门痉挛
(三)食管疤痕狭窄
六、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凡符合以下条件者,以积极手术治疗为宜。
1.适应症:
(1)病人全身情况良好,心、脑、肺、肝、肾各主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估计能耐受手术者。
(2)无远处转移。
(3)局部病变可以切除者。
2.手术方法
(1)食管癌:部分食管切除术,食管胃吻合术或用肠管重建食管。
(2)贲门癌:部分胃、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3.非根治性手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可作腔内置管术,食管胃底吻合术,或胃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