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揭秘:多动症与抽动症,孩子的不同信号!

时间:2024-12-31 17:07:18

多动症(ADHD)和抽动症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疾病,它们虽然都属于神经发育障碍,但具体表现和成因却大相径庭。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和干预措施。

多动症的表现与成因

多动症,全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发育障碍。根据症状的不同,多动症通常分为三个类型:注意力不足型、多动/冲动型以及混合型。

注意力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容易分心,常常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孩子在上课时可能会频繁走神,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书本或作业。

多动/冲动型则表现为明显的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孩子可能总是跑来跑去,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甚至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他们往往难以等待轮到自己的顺序,常常打断别人的对话或游戏。

混合型则是前两者的结合,既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又表现出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

抽动症的表现与成因

抽动症,又称妥瑞氏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和发声。这些动作可能是短暂的、快速的、反复的,且通常是无意识的。

运动抽动包括眨眼、皱眉、面部扭曲、肩膀耸动、头部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等。例如,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频繁眨眼或者耸肩。

发声抽动则包括咳嗽、清嗓子、喉咙发出奇怪的声音等。例如,有的孩子会在不适当的时候发出“呃”、“啊”之类的声音。

这些抽动症状通常会在孩子紧张或者兴奋时加重,而在放松或专注时减轻甚至消失。

多动症与抽动症的病因分析

多动症和抽动症虽然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但其病因有所不同。

多动症的病因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多动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同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孕期吸烟、饮酒、早产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脑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被认为是多动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抽动症的成因同样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疾病的发生史,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重要性。此外,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异常,也被认为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环境中的压力事件,如家庭矛盾、学校压力等,可能会加重症状。

如何区分多动症和抽动症?

尽管多动症和抽动症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如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但它们的核心症状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多动症主要涉及注意力和行为的控制问题,而抽动症则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和发声。

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主要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跃上,如果是,则更可能是多动症。

如果孩子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发声,那么很可能是抽动症。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这两种情况可能并存,称为共病。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更为复杂的考量。

结语

了解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区别对于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当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和改善他们的症状,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