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职场青年突发麻木,竟是这种精神障碍!

时间:2025-05-16 15:13:56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职场,为梦想和生活奔波。然而,在高强度的工作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一些看似离奇的健康问题悄然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身体突然麻木,却又查不出任何生理上的异常。这种情况,往往让患者感到困惑与无助,甚至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种不治之症。

事实上,当全身器官经过详细检查都确认无恙时,这种突如其来的麻木感可能并非源自身体,而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呼唤。在精神科领域,有一种名为“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疾病,正是这类症状的幕后推手。它像是一位擅长伪装的魔术师,将心理的压力与冲突,以身体症状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误以为是生理疾病。

分离转换性障碍,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并不罕见。这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运动、感觉或意识方面的异常。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肢体麻木、无力,或是出现失明、失聪等感官障碍,但这些症状并非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其他身体疾病导致,而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转化表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障碍的出现呢?答案往往隐藏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之中。年轻职场人面对工作上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处理、生活成本的压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些无形中积累的心理负担,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这些情绪无法找到合适的出口,长期压抑之下,就可能发生心身转换,即心理问题以身体症状的形式爆发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分离转换性障碍并非患者故意为之,也不是简单的“装病”。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是患者在极度焦虑或恐惧时,为了逃避现实困境而采取的一种非理性应对方式。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误解与指责。

如何识别并应对分离转换性障碍呢?首先,当身体出现莫名的麻木或其他不适,且常规医学检查无法解释时,不妨考虑寻求精神科专家的帮助。专业的评估不仅能够确诊是否患有此病,还能深入挖掘背后的心理原因,为治疗提供方向。其次,心理治疗是此病的关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或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学会更健康的应对策略,逐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缓解身体症状。最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也至关重要。家人、朋友的理解与陪伴,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增强其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身体突然麻木虽令人担忧,但若全身器官均无异常,不妨将目光转向心理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关注自我情绪的管理,适时寻求专业帮助,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记住,心灵的健康同样重要,它关乎我们能否以最佳状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