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立医院药剂科将试行主任年薪制

时间:2025-06-16 15:53:21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在公立医院药剂科探索实施主任年薪制。这一改革举措犹如一剂精准投放的靶向药,直击当前医疗体系薪酬分配的结构性矛盾,标志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为何选择药剂科作为突破口

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的核心部门,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临床用药安全与医疗成本控制。传统职称工资加绩效的模式,难以体现药剂科主任在药品供应链管理、合理用药监管等方面的综合贡献。此次改革将药剂科作为试点,相当于在医疗体系薪酬改革的棋盘上落下关键一子,既考虑到药剂工作的专业特殊性,又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

年薪制设计的三个关键维度

薪酬标准将采用基准线+浮动区间模式,参照同级临床科室负责人收入的80%-120%确定。这就像为药剂科主任量身定制了一套智能血糖仪,既保证基础待遇稳定,又能通过考核指标动态调节。具体实施中将重点考量三个维度:

  1. 管理效能指标:包括药品周转率、处方合格率等硬性数据,相当于科室运营的体检报告

  2. 成本控制贡献:通过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衡量其对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助力

  3. 学科建设成果: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等长效指标,如同评估中药疗效需观察累积效应

考核机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不同于简单的目标考核,新方案设计了双向调节机制。完成基础指标可获基准年薪,超额完成部分按阶梯比例奖励,最高可达基准线的1.5倍。反之,关键指标未达标将启动倒扣机制。这种设计类似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原则,既保持激励强度,又避免盲目追求单一指标。考核结果还将与职称评聘挂钩,形成职业发展的闭环激励。

政策落地的三个预期效应

首批试点医院反馈显示,该制度可能产生三重涟漪效应:在个人层面,年薪制使药剂科主任从事务型管理者转变为战略型管理者;在科室层面,促进药学服务从保障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在系统层面,为检验科、影像科等医技科室改革提供模板。某试点医院药剂科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已缩短27%,印证了制度设计的有效性。

这项改革犹如给医疗体系注入长效缓释剂,其效果将随时间逐步显现。卫健委要求各地在实施方案中保留20%的自主调整空间,这种弹性设计既坚持改革方向,又尊重地区差异。随着年薪制在药剂科的探索成熟,未来可能成为破解医技科室人才流失难题的标准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