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福元医药首仿降脂药引爆200亿市场
时间:2025-06-26 11:27:2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显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群体持续扩大,降脂药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2年国内降脂药市场规模已达4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0%左右,预计2023年将突破500亿大关。在这一片红海中,复方降脂药因其强效、便捷的特性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北京福元医药近期获批的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犹如一剂强心针,点燃了近200亿市场的战火。
首仿药的价值:从跟随者到规则重塑者
福元医药此次获批的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是默沙东原研复方降脂药的国内首仿,也是目前除原研外唯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版本。这款药物由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与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组成,相当于同时阻断肠道吸收和肝脏合成两条胆固醇生成路径,被临床视为"双管齐下"的强效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药不仅是2024年福元医药产品线的重要补充,更标志着国内药企在高端复方制剂领域实现突破——此前这类市场长期被进口原研药垄断。
200亿市场的争夺逻辑
降脂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传统他汀类药物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复方制剂凭借更好的患者依从性(每日一片即可)和更低的副作用风险,正逐步蚕食市场份额。米内网数据显示,内服血脂调节剂化药市场近年保持稳定增长,而福元医药的入局直接瞄准了其中技术门槛最高、利润空间最大的细分领域。这就像围棋中的"天王山",谁能抢占复方制剂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后续带量采购和市场推广中获得先发优势。目前,除福元医药外,已有多个药企提交同类仿制申请,一场围绕首仿红利的卡位战已然打响。
福元医药的底牌与隐忧
从企业战略角度看,这款新药堪称福元医药的"王牌"。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34.46亿元中,93.12%来自药品制剂业务,而首仿药的加入将显著提升其在高价值市场的议价能力。更具想象力的是,该药适应症覆盖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两大领域,后者作为罕见病用药,往往享有政策倾斜和市场溢价。不过风险同样存在:原研药企默沙东的专利布局、后续仿制药的快速跟进,以及带量采购可能带来的价格战,都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场变局中的患者红利
对普通患者而言,这场商业角逐最终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医疗福利。复方制剂不仅能简化用药方案(从每日多片变为单片),其国产化还将打破原研药的价格垄断。参考此前瑞舒伐他汀等药物的降价轨迹,仿制药上市后通常能带动整体治疗费用下降30%-5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类创新仿制药的涌现,正在改变我国"重原料药、轻制剂"的产业结构,推动医药制造向高技术附加值领域转型。
站在行业视角观察,福元医药的案例揭示了中国药企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通过高技术壁垒的首仿药切入蓝海市场,再借助规模优势和政策红利构建护城河。不过这场200亿的战役才刚刚开始,后续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都将考验企业的战略定力。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下,降脂药市场的创新竞赛远未到终局,而真正受益的,将是获得更优质、更可及治疗方案的患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