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帕金森药物研发进入黄金时代
时间:2025-07-24 11:25:52
帕金森病,这一困扰全球数百万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正迎来药物研发的黄金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抗帕金森药物市场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蓝海,预计到2031年全球规模将突破627亿元,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是惊人——2022年35亿元的规模,到2025年或将冲击千亿大关。在这场掘金战中,药企们正围绕重磅药物首仿和创新疗法展开激烈角逐,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脑内赛道”竞速赛。
长效缓释技术破局:从“每日多次”到“打一针管两周”
传统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需每日多次服用,患者依从性差成为治疗痛点。2024年6月,中国药监局批准了全球首个长效缓释微球制剂“金悠平”(罗替高汀微球),将给药周期延长至两周一次,堪称帕金森治疗的“时间革命”。这种采用微球载药技术的创新药,如同在体内安装了一个“智能药物仓库”,缓慢释放有效成分,避免了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带来的运动并发症。业界预测,其上市首年销售额或突破10亿元,并引发国内外药企对类似技术平台的疯狂布局。
老药新用:糖尿病药物跨界“抗帕”的意外之喜
更令人意外的是,部分糖尿病药物在帕金森治疗领域展现出惊人潜力。阿斯利康的GLP-1受体激动剂百达扬(艾塞那肽)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Ex-PD3,初步数据显示其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这就像原本设计用来调节血糖的“钥匙”,意外打开了保护脑神经的“锁”。若试验成功,这类药物将打破对症治疗的局限,成为首个能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市场价值或呈几何级增长。
千亿市场的“三足鼎立”:仿制、改良与颠覆性创新
当前帕金森药物市场呈现分层竞争格局:
1.首仿争夺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等经典药物的专利悬崖,让国内药企纷纷押注首仿。据行业报告显示,仅普拉克索缓释片一个品种就有超过20家企业提交仿制申请,首仿资格意味着独占期内的数十亿收益。
2.改良型新药:如金悠平这类通过剂型创新提升疗效的药物,正成为中型药企的突破口。通过延长半衰期或增强靶向性,它们以更小的研发风险分食高端市场。
3.基因治疗与生物制剂:处于临床阶段的抗体药物和AAV载体基因疗法,虽研发周期长但想象空间巨大。有分析师比喻:“这就像在神经系统里安装‘杀毒软件’,一旦成功将重新定义治疗标准”。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催化
中国药监局的优先审评通道显著加速了抗帕新药上市。以金悠平为例,从申报到获批仅用时11个月,比常规流程缩短近一半。资本层面,2024年Q1全球帕金森领域融资额同比增长67%,其中基因治疗公司Wave Life Sciences的帕金森RNA疗法单轮融资即达3.5亿美元。政策绿灯与资本热钱的结合,正在将实验室里的“科幻概念”快速推向临床。
未来五年:从缓解症状到逆转疾病的范式转移
尽管当前231个在研药物中仍有超60%聚焦于对症治疗,但行业共识已转向疾病修饰疗法(DMT)的开发。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在报告中指出:“就像降压药不能治愈高血压,现有帕金森药物只是‘缓兵之计’,而α-突触核蛋白抗体等靶向病理蛋白的药物,才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随着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普及,未来治疗或将进入“精准分期”时代——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就通过PET扫描识别高风险人群,实现早诊早治。
这场围绕帕金森病的医药竞赛,本质是对人类生命质量极限的挑战。当药企们在实验室、生产线和专利法庭上激烈交锋时,背后是数百万患者等待被唤醒的运动神经元。正如某跨国药企研发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在分蛋糕,而是在共同烘烤一个更大的蛋糕——这个蛋糕的名字叫‘有尊严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