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过期药品:原包装≠安全

时间:2025-08-01 10:34:35

在医疗废弃物管理领域,过期药品的处理一直是公众容易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当面对原包装状态下的西药、中药或保健品时,许多人会陷入"包装完好是否意味着药物安全"的认知误区。实际上,即使保留着生产厂家最初封装时完整的塑料袋、纸盒及附属说明书,过期药物的化学性质变化早已超出原包装所能保障的安全范围。

原包装药品的特殊性解析

所谓原包装,是指药品出厂时由生产企业完成的初次封装体系,通常包含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如铝箔板、玻璃瓶)和具有产品信息的中包装(纸盒、说明书)。这种双重防护结构在有效期内确实能保障药品稳定性,但过期后可能发生三种风险:西药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毒性、中药饮片霉变污染包装材料、保健品添加剂析出腐蚀包装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药饮片的原包装若采用可降解环保材料,过期后更易发生材质分解导致的二次污染。

分类处置的黄金标准

对于带原包装的过期药物,正确的处置流程应该分三步走:

1.保持封装完整性:整盒过期药品应维持原包装的密封状态,避免拆开内包装分拣。研究显示,完整包装能减少90%的药物成分直接暴露风险。

2.识别药物类型差异:西药原包装需用记号笔划掉药品信息防止误用;中药饮片因可能含有植物性毒素,需单独封装;保健品则要注意液体残留可能渗透包装。

3.投放专用回收渠道:所有医药废弃物都应投入社区"有害垃圾"红色容器,特殊包装如中药的陶瓷罐需另行处理。某地环保部门数据显示,规范投放的原包装药品回收率比散装药物高47%。

常见误区的科学辟谣

"包装完好的药片看起来没问题"是最危险的认知偏差。实验证实,过期阿司匹林在原包装中存放3年后,虽外观未变但水杨酸含量已超标8倍;中药饮片在看似完好的纸袋内可能已滋生黄曲霉菌。另一个误区是将药品包装分类错误——铝塑板属于可回收物,但沾染药物残留后应整体归为有害垃圾;而中药的纸质说明书若无污染可单独回收。

特殊场景的处置方案

遇到大体积原包装药品(如未拆封的5升消毒药水),建议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回收点。对于跨境药品的外文包装,可通过药品监管局APP扫描识别成分后再分类。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某些缓释制剂的原包装含有控释芯片,这类复合型包装需整体按医疗废物处理。

在垃圾分类精细化的今天,过期药品处置已从简单的"扔对垃圾桶"升级为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记住这个专业口诀:“原装不拆封,整盒投红桶;中药防泄漏,西药划信息”。当我们用对待化学废料的严谨态度处理每粒过期药片,就是在守护地下水系的安全防线——这远比纠结"包装是否可惜"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