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院过紧日子,医务人员薪酬何时回升?

时间:2024-12-24 11:23:05

近期,卫健委发文要求医院继续“过紧日子”,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院的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医务人员的薪酬何时能够回升?这一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政策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医疗机构要“过紧日子”,这背后反映了医疗系统面临的经济压力。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行,医院的营收大幅减少。此外,医保控费和反腐行动也使得医院收入来源受限。在这种背景下,医院不得不压缩成本,其中包括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

根据《2023年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超过一半的医生实际收入下降,包括绩效、津贴比例和部分加班费。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为医院的运营压力依然存在。

医改政策的影响

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例如,2021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这些政策的目标是在保障医务人员稳定收入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

然而,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以及医院营收不利,薪酬改革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许多医院在实际操作中仍难以落实这些政策,导致医务人员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

医院经营管理的挑战

医院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应对经济压力。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正在利用冗员开创新的科室和专病诊疗中心,或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扩大全病程患者管理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但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同时,医院还需完善内部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医保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

政府投入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解决医院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尽管政策中没有直接对在职人员工资予以保障,但如果这些投入责任落实到位,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负担将大大减轻,从而有更多业务收入可用于薪酬待遇提高。

此外,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院,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这样的政策可以缓解医院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

未来发展趋势

从长期来看,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收入。其次,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保证医院收入的情况下,薪酬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最后,医疗体系的深化改革也是关键,包括进一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周子君表示,理论上医生的薪酬应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3倍。中国著名医改专家魏子柠认为,这一目标需要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来医务人员薪酬回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医疗改革和经济压力下,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未来需要通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政府持续投入以及深化改革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薪酬结构的优化和医务人员收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