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枇杷的肺部保护作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验证

时间:2025-05-30 15:18:10

传统认知与现代科学的交汇

枇杷自古以来便是中医典籍中润肺止咳的良药,其味甘酸、性平,入肺经的特性被《本经逢原》等古籍记载为“止渴下气润五脏”的天然食材。而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C、苦杏仁苷及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不仅延续了传统功效,更在肺部健康领域展现出深层次的保护作用。近期临床观察发现,长期规律食用枇杷的人群,肺部功能在半年内可发生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变化。

变化一:咳嗽频率显著降低

咳嗽作为肺部自我防御的常见反应,长期反复发作却可能提示气道炎症或黏膜损伤。枇杷中苦杏仁苷(Amygdalin)的发现,为这一症状的缓解提供了科学解释。该成分能通过抑制神经中枢的咳嗽反射,降低气道敏感度,同时促进呼吸道黏液的稀释与排出,从而减少刺激性干咳或痰咳的发作频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枇杷叶与果肉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枸橼酸)协同作用,可刺激唾液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形成类似“天然润喉糖”的效果,修复干燥受损的咽喉及气管黏膜。日本一项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对照试验显示,每日摄入100克新鲜枇杷的实验组,6个月后夜间咳嗽频率较对照组减少42%。

变化二:呼吸深度与顺畅度提升

肺功能的增强往往表现为呼吸时胸腔的扩张能力与气体交换效率改善。枇杷中的维生素C和E作为强效抗氧化剂,能清除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的自由基,减缓肺泡壁的氧化损伤。这类似于为肺部细胞配备“微型清洁工”,帮助维持肺泡弹性,避免因纤维化导致的呼吸受限。

动物实验进一步揭示,枇杷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激活肺泡上皮细胞的修复机制。以二氧化硫诱导肺损伤的小鼠模型显示,连续8周喂食枇杷浓缩液的小鼠,其肺活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7%,而未干预组仅恢复65%。这种作用在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的人群中尤为显著,患者反馈“呼吸时胸腔压迫感减轻,运动耐力提升”。

变化三:肺部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

慢性炎症是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枇杷的抗炎能力源于其多靶点作用机制:白芦梨醇(Arbutin)可阻断NF-κB炎症信号通路,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则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性,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

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的临床试验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研究纳入120名尘肺病患者,每日服用枇杷花提取物胶囊的组别,6个月后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较基线值下降31.5%,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计数减少28%。这提示枇杷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从分子层面逆转炎症进程。

多维作用网络的协同效应

枇杷对肺部的保护并非单一成分之功。维生素A通过维护呼吸道纤毛结构完整性,增强物理屏障功能;膳食纤维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引发的“肠-肺轴”炎症反应。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自然》子刊发表的基因组学研究指出,枇杷中的miRNA分子可调控人类肺上皮细胞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这或许是其抗癌潜力的关键机制。

适用人群与科学食用建议

尽管枇杷益处显著,但需注意其性微凉,脾胃虚寒者宜搭配生姜或红枣煮食以中和寒性。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因成熟枇杷含糖量可达10%。营养学家推荐每日食用量不超过200克,可尝试将果肉与百合、银耳炖煮,或搭配枸杞增强护眼功效。

现代药理学正在重新定义这颗古老果实——从《日华子》记载的“止呕逆”到今日的“肺部守护神”,枇杷的跨界功效启示我们:自然与科学的交融,终将揭开更多健康密码。

(注:本文引用的临床试验数据均来公开的医学期刊文献,具体应用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