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兔耳岛状皮瓣静脉干滋养系统的活体观察

    目的:探讨浅静脉干滋养血管的分布及其在皮瓣成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耳形成蒂在近心端的岛状皮瓣2块,按对血管蒂的处理不同分为四组:I组单纯静脉干组;Ⅱ组结扎静脉干组;Ⅲ组动静脉干组;Ⅳ组无血管组。在兔耳的背侧开窗,灌注液连续灌注下,OlympusBH-2型微循环仪连续24小时观察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及管径变化等结果:可见边缘静脉和中央静脉附近有数条较直的细小血管分布,沿静脉干呈......

    作者:熊明根;罗奇;康安 刊期: 2001- 01

  • 新型美容牙科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的研制

    研究高强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类树脂的力学性能;探索复合材料桩钉的成型方法。方法:用缠绕法制作预浸料(S-GF/EAM树脂),用层压法制成单向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取适量的预浸料放入自制的模具中按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压制桩钉,并测试其纤维含量。结果:随着纤维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显著性增加(P<0.01)(弯曲强度:1414.7士64.5Mpa,弯......

    作者:张文云;施长溪;陈吉华;姚月玲 刊期: 2001- 01

  • 蛋白激酶A在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和NS-FB)合成胶原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利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TGF一β1刺激的HS-FB和NS-FB的PKA活性,3H一脯氨酸掺入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胶原合成能力。结果:NS-FB被TGF-β1刺激后PKA的活性短暂升高后很快恢复,HS-FB则在30~60min降低(P<0.05)。TGF-β1对两种细胞有加......

    作者:张选奋;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李向东 刊期: 2001- 01

  •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简称Mat)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Mat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测MTT反应的A0值及LDH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at用药前后的细胞核内增殖性抗原(proliferatm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Mat0.25~100m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

    作者:汤苏阳;蔡宝仁;黄高升;艾玉峰;张琳西 刊期: 2001- 01

  • 皮肤移植的发展历史

    皮肤移植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整形重建外科技艺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颇为惊人的序幕,是整形外科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皮肤移植发展的国外历史做了简短回顾。为新一代医生的继续努力提供借鉴。1.皮肤移植的起源相传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对犯人的惩罚是割鼻,那时就可用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的鼻子、耳朵、嘴唇等。手术是由印度BrahminKoomesCaste和Tilema......

    作者:郑少萍;郭树忠 刊期: 2001- 01

  • 皮肤撕脱伤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当今社会,由于车祸及其他机械性外伤数量猛增,皮肤撕脱已成为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1],皮肤撕脱伤所致的皮肤血管损伤和坏死,除与皮肤血管的直接损伤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发性血栓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简称VEC)凋亡的加速可能是又一个不可忽视的血栓形成因素。细胞凋亡是指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自身内部特殊基因程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因此,正确地理......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 刊期: 2001- 01

  • 除皱术后热敷致皮肤烫伤1例

    面部除皱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术后往往有局部皮肤麻木情况,我科发现额颞部除皱术后半月自行热敷致皮肤烫伤1例,特汇报如下,提醒同仁注意。1.病例蔡某,女性,45岁,因面中上部皱纹增多,皮肤松弛,在本科行冠状切口面中上部提升额颞部除皱术,术后效果良好。半月后患者仍感觉术区麻木,自行热敷,致额上部红肿伴数个水泡,约有2cm×5cm表皮脱落,遂到本科就诊。......

    作者:马云华;胡志杰;潘学洪 刊期: 2001- 01

  • 美容受术者的心理障碍及护理

    美容外科服务的对象不同于其它患者因疾病而被迫求医,受术者与术者之间不是单纯的被动关系,而是一种参与关系,况且美容手术成功与否并无固定的评判标准,除了受术者本人的评判外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受术者的心理障碍对美容效果的确影响颇大。我科自1989年至今,对来科行美容手术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心理障碍28例,男3例,女25例,年龄20岁~63岁,其中期望值过高8例,......

    作者:翁秀平 刊期: 2001- 01

  • 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室的管理

    我科自1989年建科至今,共完成了万余台次门诊手术及3千多台次住院病人局麻手术,从未因手术室各环节因素造成感染,为医院及科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室的特点整形美容手术均属无菌切口,患者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病人”,相当一部分是要求“锦上添花”的求美者。因此,手术室各环节的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决不容许切口感染。......

    作者:汪丽萍 刊期: 2001- 01

  • 皮肤环形缝扎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环形缝扎术关闭皮肤缺损创面。方法:用不可吸收缝线环绕创缘皮下或皮内缝合一周,收紧缝线打结将伤口缩拢关闭。结果:该法应用于32例共41处创面,术后形成瘢痕短小,外形好。结论:本法封闭创面简便、快速,效果好,可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应用。......

    作者:卢仕良;谭新东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