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一例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女,16岁,发现左乳肿块1年,未经诊治,近3个月来肿块迅速增大前来就诊.患者12岁月经来潮,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无血块、痛经.乳房检查: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双乳头发育不良[1].左乳半球弧度明显大于右乳半球弧度,左乳乳晕大于右乳乳晕直径约2.0cm.左乳头三度凹陷,无乳头溢液.左乳皮肤张力大,颜色发红且红色区域环形围绕于乳晕周围,直径约10.0cm.左乳皮肤无......
作者:梁艳;张智棋;牛扶幼 刊期: 2014- 17
-
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在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ody-jet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在自体皮下脂肪注射隆乳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Body-jet水动力系统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脂肪后,经过滤提纯,均匀注射到乳房各组织中.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笔者医院10例行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的患者,每侧乳房根据实际情况每次注射100~300ml,分2~3次注射,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10例患者术后乳房较术前均明显圆润丰满,效果明显.结......
作者:温莲香 刊期: 2014- 17
-
皮耐克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
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和创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矫正修复,常常需要中厚以上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来改善美观和功能,而供皮区常常会留下难以消除的瘢痕增生[1],不但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严重影响,而且造成患者愈后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笔者科室对28例(31处)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了瘢痕畸形切除矫正后,创面一期使用无硅胶膜皮耐克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勇;李栋梁 刊期: 2014- 17
-
额部筋膜瓣结合游离皮片修复额部严重烧伤后骨外露创面一例
额部组织严重烧伤后常引起骨外露,额、顶、枕等部大块骨外露深度组织缺损即时修复的难度较大,由于供区组织的局限性,以及该区又受头侧有发皮肤与眉的约束,可供选择的邻近皮瓣很少[1-2],创周无正常上皮组织,无法行植皮术活皮瓣转移术,一期扩大切除行游离皮瓣修复并发症较多,筋膜瓣含有多层动脉血管网在肢体的体被组织中尚形成一种密集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血管丛,采用筋膜瓣结合游离皮片修复此类创面效果良好[3],现介......
作者:张永明;周玉新;刘兴盛;姚鸥;王春玲;仇永春 刊期: 2014- 17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56例有效随访的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患者,年龄18~35岁,男性5例,女性51例,术前进行不对称程度分级(分为轻微和显著两级),按照不对称的严重程度调整注射剂量,以达到改善下面部对称性的治疗目标.注射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有效随访56例患者,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治疗效果满意,双侧咬肌注射后均明显萎缩,通过调整注射剂量达到趋于对称的效果......
作者:余若晖;杨欣;李健宁 刊期: 2014- 17
-
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与软组织填充剂治疗眉间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与软组织填充剂治疗眉间纹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眉间纹患者,其中26例行软组织填充治疗(设为对照组),42例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与软组织填充剂治疗(设为治疗组),统计疗效、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114、10.056,P<0.05......
作者:李传荣 刊期: 2014- 17
-
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分析
手由于暴露在外,经常需从事劳动,是人体容易出现烧伤的部位,同时也是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高发部位之一[1].2003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125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给予畸形矫正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5例,共184只手,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1~77岁,平均(30.42±12.67)岁.烧伤时年龄在12岁以下者28例,入院时间为烧伤......
作者:张耀钧;张勇;田代雄;张涛;曾进;储颖 刊期: 2014- 17
-
皮下磨削术治疗腋臭
目的:探讨皮下磨削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患者,共30侧.每一侧皮下及真皮层各注射60~100ml肿胀麻醉液,局部麻醉.30侧全部取腋窝皱褶切口长2~3cm,在浅筋膜层的浅层用皮刀刺入,剥离皮瓣,剥离范围到达腋毛区外1cm,皮瓣下需带有皮下脂肪.反转皮瓣,剪除皮瓣下脂肪层,将高速电动磨削机的金属磨削头伸入到皮瓣下,挑起皮瓣并绷紧,按顺序均匀磨削成全厚皮瓣.结果:15例30侧全部愈合,无......
作者:刘慧民;张瑾;杨萍;白海亚;卢俊阳;龚晓军 刊期: 2014- 17
-
两种薄中厚皮片治疗皮肤撕脱伤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撕脱皮肤反取薄中厚皮片与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在治疗皮肤撕脱伤中的移植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52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因撕脱皮肤毁损严重无法利用,只能采用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撕脱伤创面,其余29例利用撕脱皮肤反取制备薄中厚皮片,全部薄中厚皮片打孔直径1cm,术后均采取加压包扎.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均成活,常规切取薄中厚皮片移植的2......
作者:马涛;马少林;李朝阳;李楠;孔孟龙 刊期: 2014- 17
-
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开展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手术研究,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胸廓内血管走形稳定、血管直径较为理想,1~4肋间穿支直径达1mm以上,第3、4穿支......
作者:杨涛;李景云;高艳丽;王慧;李倩;李俊 刊期: 2014- 17
动态资讯
- 1 瘢痕疙瘩组织p53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 2 间断埋线法联合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应用体会
- 3 滋阴活血汤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 4 脂肪抽吸术在脂肪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5 Medpor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矫治中的应用
- 6 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 7 皮肤老化的一般特征及发生机制--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一
- 8 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
- 9 不同肩台形态对前牙全瓷冠疲劳特性的影响
- 10 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研究进展
- 11 利用指轴型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
- 12 小儿扩张器注射壶外置植入术的护理
- 13 丹参总酚酸抑制酪氨酸酶机理研究
- 14 中医药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潮热出汗临床进展
- 15 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在儿童牙病外伤固定的长期效果
- 16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 17 局部固定式斜面导板在颜面不对称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 18 整形外科内镜手术器械的管理与保养
- 19 47例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 20 五种隆乳切口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