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8年第11期文章
  • 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的改良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手术的设计方法.方法:采用与Cohen类似的方法,术前设计进行了改良,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结合改良设计方法做完善的术前设计,确定切口位置、新乳头的大小及位置,避免术中随意更改.结果:自2002年8月起,共行14例,经术后3~18个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形态自然,乳头乳晕感觉正常.结论: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辅助设计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设计简单、可灵......

    作者:冯国平;彭喆;杨锴 刊期: 2008- 11

  • 皮肤黑色素细胞痣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黑色素细胞痣患者的群体分布,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7年住院手术治疗的877例黑痣患者病历,分析患者基本情况、黑痣部位、住院及手术情况.结果:手术患者中1-10岁为610例,占69.59j6;手术部位大多为阳光慢性暴露部位,共722例,占82.33%;一般经一次手术即可治愈,占74.OO%;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单次或分次切除术,切除后直接缝合或植皮,共计729......

    作者:吴镝;张超;熊斌;赵振民 刊期: 2008- 11

  • 腋臭根治术经验探讨

    腋臭的治疗现多提倡微创疗法,如微创刮吸及小切口修剪,但皮下血肿、表皮坏死、复发等并发症时有发生.笔者临床开展了一种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并电凝烧灼治疗方法,适合各种腋臭,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绍明;饶颖慧;杨晓林;闫贵春;李生来 刊期: 2008- 11

  • 乳腺癌术后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目的:探讨下腹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RectusAbdomialsMyocataneous,TRAM)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13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对侧单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7例,Ⅱ期再造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2例.1例Ⅱ期进行乳头乳晕再造.9例供区下腹部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

    作者:王彪;庄福连;陈祥锦;石铮;黄循镭;王美水;郑厚兵 刊期: 2008- 11

  • 共振吸脂术四肢塑形临床报告

    目的:为了提高吸脂效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皮肤神经血管等的组织损伤,改善手术效果,对操作技巧进行总结.方法:接受四肢吸脂者共86例,根据其要求,分别对上臂(35例),大腿部(30例)以及小腿部(21例)进行共振吸脂术,记录所注入的麻醉药量和吸出的纯脂肪量,以及吸前和吸后1~3个月的周径变化.结果:随访示效果满意,大腿正中围缩小3~12cm,小腿正中围缩小2~8cm,上臂正中围缩小2......

    作者:茅东升;陆新;何冬梅;赵启明;张承驹 刊期: 2008- 11

  • 小切口闭式灌洗引流在扩张器Ⅰ期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自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以来,在皮肤、软组织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1],扩张术的相关并发症也随之产生,尤其是扩张器感染发牛率相对较高,处理比较棘于.2006~2008年6月笔者对发生扩张器置入术后局部感染应用小切口闭式灌洗引流12例,感染控制理想,完成后续皮肤扩张计划,缩短了病程,降低了治疗费用,效果满意.......

    作者:王鹏;田诗政;刘小伟 刊期: 2008- 11

  • 小切口中厚皮瓣联合弹力绷带包扎腋臭根治术

    目的:探索一种能根治腋臭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局部肿胀麻醉下,通过腋后皱襞1.0~1.5cm顺皮纹小切口,于皮下脂肪层潜行剥离一稍大于腋毛边界1.0cm的完整腔隙,把带有汗腺及毛囊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厚度,术毕放置引流条,自粘性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本法共治疗61例腋臭患者,术后无皮下血肿,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3~12个月随访,腋窝无异味,切口无明显瘢痕,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

    作者:徐强;丁祥生;王长慧 刊期: 2008- 11

  • 游离皮片受区扩张后作为任意皮瓣供瓣区的实验报告

    目的:旨在探讨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后作为任意皮瓣供瓣区以增加皮肤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背部设计全厚皮片交换移植,皮片存活2月后进行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注水结束后,进行邻近皮瓣移植修复另一新造皮肤缺损区,观察邻近皮瓣存活情况,并研究真皮下血管网形态.结果:扩张后的部分作为供瓣区,共18个部位,皮瓣全部存活16个部位,2个部位皮瓣部份坏死,皮瓣存活者见皮肤颜色,质地尚可,扩张后的皮片下血管网明显扩张......

    作者:郑东风;杨定文;许澎;谭谦;吴杰;陈曦;王淑琴 刊期: 2008- 11

  • 面颈部瘢痕切除植皮后癔病性失音一例

    2008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一例而颈部瘢痕切除植皮手术后癔病性失音患者,经综合治疗得以痊愈.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主因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1年,于2008年2月18日16:00住院.完善辅助检查后,2008年2月22日上午在手术室全麻下行面颈部瘢痕切除植皮手术,手术剥离层次在瘢痕和正常的皮下组织之间,供皮区位于背部,术中出血不多,术程顺利,安返病房.......

    作者:赵洪良;徐和平;李斌斌 刊期: 2008- 11

  • 急诊指甲指端缺损修饰性再造重建

    目的:介绍半趾甲瓣在指甲、指端缺损急诊修复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分别采用半趾甲瓣修复外伤引起指甲、指端复合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0.5cm×.0cm~1.5cm×2.5cm.术中吻合趾-指动脉及背侧浅静脉重建血液循环、吻合相应神经.结果:随访6~18月,9例均无继发感染,皮瓣完全存活,皮瓣外形与功能满意,优(5/9),良(4/9).指甲同步生长无脱落,指端饱满,见罗纹,出汗,有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为......

    作者:杨青;祁强;赵建武;林伟;杨明忠;葛自力 刊期: 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