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年第3期文章
  • RT-PCR法测定牵拉性撕脱伤血管上E-选择素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牵拉性撕脱伤血管上的E-选择素的变化.方法:分级的牵拉力造成不同的血管损伤,用RT-PCR法测定损伤血管上E-选择素的量.结果:撕脱伤血管上E-选择素mRNA表达随牵拉力增加而升高.结论:内皮细胞损伤越重E-选择素的表达越明显,提示E-选择素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潘宝华;李荟元;夏炜;杨力;张琳西;武胜昔 刊期: 2002- 03

  • 皮肤撕脱伤中CD11b、ICAM-1动态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粘附分子CD11b、ICAM-1动态表达的研究,探讨皮肤撕脱伤继发性坏死的机理.方法:在猪后肢碾压形成潜行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在撕脱区切取撕脱皮瓣,在对侧肢体切取正常任意皮瓣作为对照.用SP法检测撕脱伤后0、2、6、12、24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表面CD11b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ICAM-1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了解二者的动态变化.结果:撕脱组CD11b及......

    作者:宋保强;郭树忠;鲁开化;胡亚兰 刊期: 2002- 03

  • 新型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得到新型玻璃陶瓷,用X射线衍射分析玻璃陶瓷的晶相成分,并测试其强度.结果:得到了含钙云母的新型玻璃陶瓷,其三点抗弯强度为210.2MPa.结论:新型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付强;赵云凤;李彦;覃峰;严伟浩 刊期: 2002- 03

  • Smad3反义寡核苷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目的:了解Smad3反义寡核苷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mad3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Smad3)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测定3H-TdR掺入量、MTT反应A值及Smad3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结果:1μM、5μMantisense-Smad3均能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量及MTT反应A值降低(P<0.01),并下调Smad......

    作者:杨力;李荟元;张琳西;郭树忠;韩岩;潘宝华;马显杰;舒茂国 刊期: 2002- 03

  • 西安地区汉族正常青年人颅面部直接测量的研究

    目的:为了客观地、准确地、标准地评价颅面形态,为颅面部畸形的治疗奠定基础.材料方法:采用Farkas建立的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男女各50名)西安地区身体健康、颅颌关系协调、牙齿排列整齐、Ⅰ类(牙合)系、正常超覆(牙合)、无任何牙病治疗及外伤史的年满18岁的汉族高中生,进行颅面部18项(头6项、面部12项)的测量.测量结果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男女两组的t检验.结果:正常......

    作者:司新芹;邹敏;周洪;叶湘玉 刊期: 2002- 03

  • 颅面骨骨牵引延长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一)

    常见颅面畸形病人多因临床治疗周期太长,需要植骨与多次手术,需要输血、治疗费用太高而无法接受治疗的情况;而传统的正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副反应也较多,因此考虑采用骨牵引成骨的方式矫正颅颌畸形是临床医生普遍想法.......

    作者:郭之伟;常晓峰;顾晓明;杨壮群 刊期: 2002- 03

  • 黑素及影响黑素生成的因素

    人体皮肤颜色各不相同,与种族、年龄、性别、外界环境以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皮肤颜色的主要决定因素有:①皮肤内色素的含量,即皮肤的黑素、胡萝卜素以及皮肤血液内氧化与还原蛋白的含量;②皮肤解剖差异,主要是皮肤的薄厚度,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薄厚;③某些外源性物质如重金属、文身染料、药物和疾病也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发生在炎症改变后或由外源性物理化学刺激或金属物所......

    作者:王正辉;杨壮群 刊期: 2002- 03

  • 金属硫蛋白与皮肤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6~7kDa)富含半胱氨酸(30%)的细胞内蛋白,与必需金属(Zn,Cu),和非必需金属(Cd,Hg)有高亲合性.1957年Margoshe和Vallee首次从马肾中分离出Cd和Zn的结合蛋白MT.此后发现MT是存在于整个生物界的金属结合蛋白,其结构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在组织再生和发育过程中合成.......

    作者:郭杰;王冬艳;姜洪池;唐朝枢 刊期: 2002- 03

  • 全上睑皮瓣在睑黄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自2000年7月以来,笔者采用全上睑皮瓣旋转推进法为15例较大病损的睑黄瘤患者Ⅰ期完成手术切除并修复创面的治疗,病程短,疗效显著.......

    作者:李栋梁;李庆霞;冉亮;胡颖;杨美华 刊期: 2002- 03

  • 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目的:报道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瘢痕瓣作为衬里,耳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7例,全层耳复合组织游离嵌插移植修复鼻翼缺损10例.耳复合组织大面积2.6cm×2.0cm.结果:17例移植组织完全成活,随访半年,复合组织色泽接近正常,外形满意.结论:耳复合组织游离是修复鼻翼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展望;宁金龙 刊期: 20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