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年第5期文章
  • 蛋白激酶C在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介导作用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B和NS-FB)增殖和合成胶原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利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PKC活性;MTT法测定增殖能力,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能力.结果:TGF-β1刺激后NS-FB和HS-FB中PKC的活性逐渐升高,刺激120min时尚未恢复(30min后P......

    作者:张选奋;鲁开化;李荟元;郭树忠;李向东;张琳西;杨力 刊期: 2002- 05

  • 上海市区99例女性脐形态的观测及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女性的脐外形,并测量其大小,总结出脐的大致类型.为临床脐整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量99例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脐的大小、外形.对脐外形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其受生育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脐的形状及脐的大小的均值,及各种形状在女性中分布情况.结论:一般脐主要由脐檐和脐皱折所形成的凹陷组成,通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T型、π型、卵圆型、垂直型及扭曲型.而水平型、乳突型和巨大型较少见.未......

    作者:蔡嬿娴;侯明钟 刊期: 2002- 05

  • 人黑素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观察

    目的:探讨人黑素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霍乱毒素(CT)协同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率,并采用L-DOPA和S-100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在原代培24~48小时,可见典型的多极树突状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以双极或/和三极为主,胞内充满黑素颗粒,L-DOPA和S-100染色阳性.结论:bFGF/CT协同培养为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稳定的黑素细胞......

    作者:张琳西;郭树忠;王臻;熊猛;潘勇 刊期: 2002- 05

  • 云南省傣族正常成人头面部器官形态学研究

    目的:对云南省傣族成人头面部器官进行形态学研究.方法: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随机抽样原则选择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200名正常傣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中29个形态项目的观察研究.结果:(1)傣族成人眼部特征:大多数人有上眼睑皱褶而无蒙古褶,眼内角低于眼外角,眼裂高度女性以细窄为主,男性则多数中等开度.(2)傣族成人鼻部特征:大多数人属中鼻型,鼻背较直,鼻根高......

    作者:周卫兵;许彪;吴荣忠;马继康;王涛 刊期: 2002- 05

  • 小鼠胚胎生殖细胞体外培养

    目的:研究胚胎生殖细胞的体外生长条件和分化潜能,探索从胚胎生殖细胞获得皮肤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取出10天龄的胎鼠生殖嵴,消化法得到原生殖细胞,接种在胎鼠的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基使用α-MEM添加药用级的bFGF,或者添加成纤维细胞的上清液,配制成条件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用形态学观察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来鉴定.结果:初步摸索出胚胎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简单方法,验证了......

    作者:冯智;陈璧;汤朝武 刊期: 2002- 05

  • 超声诊断在皮肤软组织血管瘤中的应用

    1前言血管瘤是人体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儿童发病率约为3~8%[1].血管瘤可以出现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以皮肤,皮下组织为多见.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另外由于约50%的血管瘤位于头面部,从而造成儿童的美容缺陷,必将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因此对于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张大鹍;冯晓洲;雷小莹 刊期: 2002- 05

  • 美容手术与CO2激光治疗睑黄瘤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睑黄瘤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睑黄瘤患者采用美容手术切除治疗,并与CO2激光治疗相对比.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治愈率100%.随访6个月无复发.美容手术治疗组优、良率各为23.91%、60.87%;激光组优、良率各为4.35%、17.3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和十分显著性差异(P......

    作者:吴军;阎国富;王儒鹏;黎智 刊期: 2002- 05

  •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后暴露原因及其处理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问题.方法:羟基磷灰石(HA)眼座植入术后暴露者15例,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结果:眼座暴露多发生在5天~30天之内,暴露范围为2mm~13mm,其中8例自行愈合,7例进行手术处理.结论:HA眼座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是眼座暴露,其原因为HA眼座微孔缺乏纤维血管长入,眼座暴露可依其范围,大小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暴露范围为中度(≥6mm)以上时,应尽早手术处理.......

    作者:王为农;朱宝义;杨新光;于健;武烈莲 刊期: 2002- 05

  • 蝶形切口鼻骨截骨治疗鼻正中裂1例

    单纯先天性鼻正中裂病例报道不多[1~5],由于该病多伴有面正中裂的其他表现,所以在相关文献中亦有所提及[6].笔者所在科室于2001年5月收治此类患者1例,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锤;张春莉;苏晓光;赵雪莲 刊期: 2002- 05

  • 唇裂患者的序列整体护理

    从20世纪30年代起,唇腭裂的治疗就进入了序列综合治疗时代.但是,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并未在唇裂患者的护理中引起重视,唇裂患者的护理仍然停留在阶段性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水平上,远不能适应唇裂患者远期美容效果的需要.为此,笔者在引入整体护理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唇裂患者的序列治疗理论,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唇裂患者序列整体护理方法.......

    作者:袁凤华;王友彬 刊期: 200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