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年第5期文章
  • 肿胀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肿胀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具有放大组织间隙、减少术中出血、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自2000年1月以来,笔者将肿胀法应用于面部除皱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永能;张捷;王会军;赵炳瑜;鲁冰 刊期: 2002- 05

  • 应用超长扩张跨区供血的颈肩轴型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

    目的:探讨获得较大面积的颈肩轴型皮瓣的可行性,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增加皮瓣的有效面积,设计以颈横动脉及其分支供血的对侧颈肩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结果:临床应用8例,7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因超长扩张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而效果欠佳.结论:由于颈肩背部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的吻合支存在,即使皮瓣的面积增大并逆主轴血管方向使用,仍能成活良好.......

    作者:欧阳山蓓;任军;袁伟;李军 刊期: 2002- 05

  • 额颞部除皱术的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对轻、中度皮肤松弛患者选用改进的额颞部除皱术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在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将颞部切口延长至耳屏前,于颞部、颧部皮下充分分离,将眶部眼轮匝肌外缘向外上提升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层,同时将颧弓处颞浅筋膜也向外上方提升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层.结果:自2000年以来,采用此法治疗12例,术后随访1个月~2年,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此手术方法既消除了额纹、鱼尾纹,又减轻......

    作者:刘萍;刘毅;肖斌;缑志明 刊期: 2002- 05

  •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目的:报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头面部肿瘤行扩大切除,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本组共36例,原位缝合7例,植皮12例,局部皮瓣转移17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补充植皮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头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作者:展望;吴念;潘云川;王快胜;张燕翔 刊期: 2002- 05

  • 乳晕周围环形切口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美容意识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女性乳房除要求其生理功能良好外,对其外形的完美及身体的曲线美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乳房手术切口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术后由于腺体的损伤及明显的手术瘢痕,既影响哺乳功能,又影响外形美观,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1998年以来,对部分乳腺疾病及乳房整形美容患者,采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赵绛波;王超凡 刊期: 2002- 05

  • 微创法皮下囊性肿瘤切除术

    目的:研究较大皮下囊肿的美容切除技术,减少皮肤瘢痕形成.方法:选择11例直径在2cm以上的皮下囊肿病变,Ⅰ期手术开微孔排空囊肿使囊肿回缩变小,Ⅱ期手术经微创切口切除囊肿.结果:囊肿排空后2周明显缩小,囊壁变厚变硬.Ⅱ期手术切口小,11例囊肿均被完整切除,术后恢复,美容效果优良.结论:微创法囊肿切除术切口瘢痕小,完整切除后不复发.......

    作者:李江;邝勇;王标;陈明福;刘本立 刊期: 2002- 05

  • 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的预测和模拟系统--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重建

    目的:由二维CT切片图像重建三维颅颌面骨骼立体模型,供进一步的正颌外科手术预测和模拟系统使用.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患者的颅颌面CT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采用移动立方体算法重建三维模型.结果:建立了三维坐标系下的可从任意视角观察的颅颌面硬组织模型.结论:三维CT重建模型更加形象直观、精度更高.......

    作者:孙应明;段银钟;惠光艳;胡晓娟;杜春华;钱红 刊期: 2002- 05

  • 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残冠残根

    目的:探讨用金属烤瓷冠修复、美容前牙残冠残根方法.方法:铸造核桩方法修复前牙残冠残根金属烤瓷冠.结果:98例128颗随访,为期3年追踪观察结果冠脱落2颗、桩脱落1颗、崩瓷2颗与修复有关的牙龈炎9例,大部分患者对形态及颜色满意.结论:应尽可能保存前牙残冠残根,用铸造核桩方法修复前牙金属烤瓷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作者:方贤浩;李荣;申载贤 刊期: 2002- 05

  • 前牙金属烤瓷全冠的美学修复

    目的:探讨影响前牙金属烤瓷全冠美学修复的因素.方法:采用金属烤瓷全冠对212例患者的前牙进行修复,术后对患者及其术者双方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看出美观效果满意度达到89.62%,形态效果达到92.92%,修复牙边缘密合度满意度达到85.38%,形态恢复达88.21%.结论:前牙金属烤瓷全冠具有良好的美学修复特性,其美学特性与牙体预备、比色、形态恢复等因素密切相......

    作者:刘琴;罗杰;缪键 刊期: 2002- 05

  • 前牙脱位和牙槽骨损伤的临床研究--附128例报告

    目的:研究前牙脱位后再植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28例前牙脱位和牙槽骨损伤患者,经过适当处理后即刻牙再植,观察牙再植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做牙髓活力检查和X片随访.结果:牙再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总体优良率分别为92.59%、90.74%和87.96%,优良率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12岁及12岁以下年龄组再植后一年优良率为93.94%,而12岁以上年龄组仅为78.57%,二者差异有显......

    作者:王来杰;邢树忠;朱志军 刊期: 200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