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荷包缝合法在小面积圆形创面修复术中的应用
位于头面部的点状创面,尤其是黑痣,对外貌有较显著的影响.1996年男波雄哉[1]报道勿需缝合的黑痣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1999年起我们将其方法进行改进,对各种头面部的点状创面采用荷包缝合术,缩小面积,以达到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目的.临床应用32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立红;邓瑛钒 刊期: 2007- 04
-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
作者:徐圣康;王玉荣 刊期: 2007- 04
-
阴茎延长术并发症分析与处理
目的:分析总结阴茎延长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16例阴茎延长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包皮水肿和瘢痕增生等,应用手术、换药、理疗等分别进行了治疗.结果:16例并发症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处理后均痊愈.结论:阴茎延长术后感染和皮瓣坏死者阴茎延长效果差,其他并发症对阴茎延长的效果影响较小.......
作者:张恒术;杨天云;沈为民 刊期: 2007- 04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570例临床总结
目的:总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经验.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纯化后移植于乳房、颞部、颊部等受区.结果:本组570例中,脂肪吸收明显者40例(占8.91%),18例(占4.07%)出现硬结.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合理设计以及正确地抽吸注射技术及术后良好的局部处理.......
作者:刘萍;刘毅;任文明;张晓萍;马丽梅;张兰萍 刊期: 2007- 04
-
术前用药对整形美容全麻患者唾液分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抗胆碱药物常用于麻醉前准备,以减少腺体分泌.阿托品是常用的术前用药,但其对M2受体的作用常引起心率加快,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长托宁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对M1、M3受体有高度选择性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理论上可以避免抑制唾液分泌时引起的心率增快.同时抗胆碱类药物临床应用时可能引起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等现象.......
作者:秦明灿;冯光珍;朱新建;崔丹;邵志明;支凌翔 刊期: 2007- 04
-
乳房快速测量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制及验证一套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乳房基本数据测量系统,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数码相机按照技术要求采集乳房模型正侧位片,以MicrosoftVisualC++6.0语言开发该系统专用软件,测量乳头间距、乳房基底宽度等项目,并与常规的尺测法相比较.结果:该系统能快速简便地完成乳房绝大部分基本尺寸的测量,且测量结果与常规的尺测法相比较,两者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别.结论:该系统在进行乳房形态......
作者:陈彬;柳大烈;单磊 刊期: 2007- 04
-
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预防额颞部除皱术后脱发
目的:探讨额颞部除皱术治疗额颞部皮肤老化的缝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头皮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的切开不在同一水平,将形成的后叶帽状腱膜瓣和前叶帽状腱膜深面减张缝合.结果:在过去的5年中,此缝合方法应用于56例额颞部或全颜面除皱术.术后随访证实此缝合方法能长时间地去除额纹,上提眉毛,并可预防术后出现永久性脱发和凹陷性瘢痕.结论: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
作者:薛志强;张海明;马继光;归来 刊期: 2007- 04
-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重度瘢痕挛缩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皮瓣修复虎口重度瘢痕挛缩8例,皮瓣面积19cm×8cm~12cm×4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美观,术区感觉及虎口.功能恢复良好.该皮瓣具有操作简便,质地好,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现将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从柏;解为慈;李振刚;刘慧 刊期: 2007- 04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面颊部凹陷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因双颊部凹陷于2005年9月8日行双侧面颊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术.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用10ml注射器抽取下腹部脂肪,经处理取得纯脂肪颗粒10m1,平均装入2支5ml一次性注射器内备用.术前标出面颊部凹陷需注射的范围,在耳前发际内作2~3mm切口,将连接装有5ml纯脂肪颗粒的5ml注射器的16号钝头从切口进入标出范围内的浅筋膜层的远端,边退边注射脂肪颗粒,多个方向均匀铺......
作者:陈辉;张继忠 刊期: 2007- 04
-
右耳及周围皮肤巨大蓝痣1例
1病例资料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年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专科情况: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表面光滑,边界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右耳皮肤深蓝色,色泽均匀,耳周皮肤由内向外逐渐变淡;......
作者:谭军;李波;李艳春;吴东辉;罗明灿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
- 1 医源性腹部再手术17例教训分析
- 2 微晶磨面加细胞活能治疗疤痕色斑疗效观察
- 3 强脉冲光技术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 4 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应用
- 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 7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切取方法及同期假体隆乳的探讨
- 8 年轻恒前牙冠折后的临床治疗体会
- 9 个性化隆乳术技巧临床研究
- 10 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05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11 苯唑西林钠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考察
- 12 黑木耳多糖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 13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14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7例临床分析
- 15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疣疗效观察
- 16 三种牙体充填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
- 17 不同方法修复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新建耳道的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 18 对称单蒂复合乳腺组织瓣矫正乳头内陷对哺乳的影响
- 19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连接蛋白43的免疫电镜观察
- 20 山东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区游离龈形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