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蛋白激酶A在TGF-β1影响兔耳创面愈合中的变化
目的:观察TGF-β1对兔耳伤口肉芽组织和周边组织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活性及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探讨PKA在TGF-β1影响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外用TGF-β1,观察上皮化时间并测定正常皮肤组织、伤后1天、3天、6天和上皮化时(11-15天)组织中PKA活性.结果:肉芽组织和周边组织的PKA活性分别上皮化时和伤后6天后高于正常皮肤(P<0.001或0......
作者:柳大烈;张选奋;郭树忠 刊期: 2003- 04
-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vascularendothelialcell,HEV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NG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VC304,利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增殖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NGF作用组......
作者:汤苏阳;陈绍宗;曹大勇;宋玫;胡绍华;吕晓星 刊期: 2003- 04
-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6,8,9的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Fas基因中外显子6,8,9的突变情况,了解该基因突变与瘢痕疙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分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三组,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筛选突变,然后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突变.结果:经银染SSCP分析,在23例瘢痕疙瘩标本中,出现异常电泳带的有18例,经测序,外显子6,8,9突变分别有8例、12例和7例,6和8同时存在突变的有2例......
作者:靳睿;高建华;罗勇;鲁峰 刊期: 2003- 04
-
CD44及其配体HA在瘢痕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CD44及其配体透明质酸(HA)在瘢痕及中孕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认识它们在瘢痕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了24例瘢痕患者病变组织,8例中孕胎儿皮肤及对照组正常组织中的CD44及HA的表达状况.结果:对HA/CD44的分析表明增生性瘢痕,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皮肤与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成熟瘢痕;胎儿皮肤,瘢痕......
作者:李薇薇;张一鸣 刊期: 2003- 04
-
乳猪皮生物敷料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猪皮生物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用凡士林纱布做对照,将乳猪皮生物敷料覆盖猪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面积、愈合时间、炎性反应及肉芽生长等组织学改变.结果:乳猪皮生物敷料较对照组凡士林纱布能加速创面愈合(P<0.01),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生长.结论:乳猪皮生物敷料促进创面愈合并提高愈合的质量,并可在常温下较长时间保存,是创面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敷料.......
作者:钟卫民;张燕;张阳;陈柯;王旭良;徐胜奎;邹清雁;杨松林 刊期: 2003- 04
-
中性粒细胞活化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微循环改变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调理
目的:研究皮瓣微循环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活化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阐明地塞米松保护皮瓣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分成4组,形成岛状皮瓣后,Ⅰ组:原位缝合;Ⅱ组:阻断静脉回流6h;Ⅲ组:阻断静脉回流10h;Ⅳ组:阻断静脉回流10h,去除血管夹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取材进行电镜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检测.结果:Ⅰ组皮瓣微循环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无中性粒细胞粘附.术后MPO值一直为0.......
作者:曹景敏;王慧;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3- 04
-
乳房缩小整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
目前乳房缩小整形术是对女性乳房肥大患者施行的普通的手术之一,以往报道有关乳房缩小技术的文献较多,而如何通过主、客观指标的改善程度来评价手术效果,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活题.......
作者:孙宝东;乔群 刊期: 2003- 04
-
POMC/CRH系统在皮肤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皮肤作为机体大的器官,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屏障,它先暴露于有害刺激,但皮肤对各种刺激具有相对的不应答性,故属于应激反应的休克器官(shockorgan).......
作者:杨卫兵;郝飞 刊期: 2003- 04
-
整形美容外科伤口闭合材料的选择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疗效评价非常注重术后局部外形与功能恢复的程度.伤口愈合后是否会出现病理性瘢痕及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到整形美容外科的手术效果.......
作者:刘毅;苏志红 刊期: 2003- 04
-
自体脂肪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其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充盈外形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倍受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的重视,曾被用于充填颜面部的凹陷畸形,如颜面萎缩、凹陷性瘢痕、眼睑下陷、鼻唇沟过深等,也被用于隆乳、隆颞和隆鼻等美容手术.......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低温高压差提取六味祛痘方在面膜液中的应用
- 2 276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析
- 3 口腔正畸美学在容貌与微笑美中的应用
- 4 参归养血片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体会
- 5 冷光美白技术治疗变色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 6 腹腔镜技术对肿瘤外科教学的影响
- 7 自体脂肪移植与脂肪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8 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效果对比分析
- 9 激素依赖性皮炎
- 10 应用显微CT评估两种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实验研究
- 11 超声吸脂技术的应用体会
- 1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与治疗
- 13 13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护理体会
- 14 福建省两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与染色体18q21.1的连锁分析
- 15 1H-MRS在正常脑组织发育的应用
- 16 严重动物咬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 17 米诺地尔纳米结构脂质体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 18 金属硫蛋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19 雷尼替丁对胃食道反流病夜间酸反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 20 ICU美容护理措施对重症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瘢痕产生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