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重组人VEGF基因在游离组织移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皮瓣、皮片及游离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带有PCD-VEGF165的大肠杆菌接种到LB培养基中,通过碱分裂法制备PCD-VEGF165质粒,再用反蒸发法将质粒包埋于脂质体中.将108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三组,每组36只,每组再按注射的成分不同分三小组,分别为PCD-VEGF165目的基因组、PCD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分别注入目的基......

    作者:刘嘉锋;钟文惠;张一鸣;易传勋;刘宇兰;聂祝锋 刊期: 2008- 04

  • 组织工程微粒真皮的构建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将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微粒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微粒真皮应用于SD大鼠损伤模型,观察其修复组织创伤能力.方法:用PKH26标记的人成纤维细胞,与猪ADM微粒复合构建微粒真皮,将其注射到SD大鼠皮下,用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ADM微粒真皮对皮下组织的修复;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移植自体全厚皮肤、ADM微粒和ADM微粒皮真皮.大体、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伤口愈合......

    作者:汪海轮;苏建平;余春艳;冯雅琴;冯枫;赵凤阳;黄沙;邓天政;李媛;金岩 刊期: 2008- 04

  • 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5-溴脱氧尿嘧啶(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鉴定.将大鼠背部脊柱一侧作为实验组并制作一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其对侧为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经5-BrdU标记的BMSCs,移植细胞数为2×107个.术后3天、7天、14天、21天、28天分批处死动物,观察移植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

    作者:黄莉明;张娇;章庆国 刊期: 2008- 04

  • 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状况

    目的:探讨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情况.方法: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①对照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②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外源性重组CTGF刺激组.取0min、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八个时相点,分别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blot检测各组之间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

    作者:陶灵;李世荣;刘剑毅;戴霞;李喆;覃霞;毋巨龙 刊期: 2008- 04

  • 驱虫斑鸠菊黄酮促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MC)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比色法(MTT)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选择高、中、低3种浓度(30、10、3μg/ml)的驱虫斑鸠菊黄酮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观察对黑素细胞的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Mc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

    作者:马慧军;訾绍霞;李铀;刘雯;王毅侠;赵广 刊期: 2008- 04

  • 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后OPGmRNA/RANKLmRNA表达的变化,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OPGmRNA及蛋白表达随牵张力......

    作者:唐林;邵玶;李永明;林珠 刊期: 2008- 04

  • 血管内皮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缓释剂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比较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

    作者:隋继强;郭树忠;吴红;郑岩;易成刚;韩岩 刊期: 2008- 04

  • 计算机配色原理及其在牙色再现中的应用

    用几种色料的混合实现一种新的颜色的过程称为配色.按配色的方法可分为人工配色和计算机配色(computercolormatching,CXM)[1].......

    作者:李江;王忠义 刊期: 2008- 04

  • 皮肤光老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皮肤光老化是指皮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发生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生理学的改变.皮肤光老化随日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随紫外线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姚春丽;刘姝;苏冠方 刊期: 2008- 04

  • 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或角膜瘢痕.至今为止,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

    作者:王春虎;黄渭清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