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上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上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按期回访(1周后返院复诊,每月定期电话随访)的126例面上部动力性皱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肉毒毒素注射的治疗原理,分析126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周后返院复诊患者126例,93例显效,33例有效,治疗有效率100%,平均维持时间为6~7个月.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于治疗面上部动力性皱纹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何亚会;封兴华;魏建华;宋向阳;刘桂才 刊期: 2008- 06

  • 乳腺中心蒂和内上蒂结合的乳房缩小术

    目的:为了保证乳房皮肤血运、乳头感觉功能正常及提高乳房术后远期效果,我们设计应用乳腺中心蒂与内上蒂结合的手术方法.方法:从2003年~2007年我们为25位病人实施乳房缩小手术.主要步骤包括:以乳头乳晕为中心设计乳腺中心蒂的范围,然后向乳房内上方延伸形成乳腺内上蒂.用改良的Wise-pattern皮肤切除和乳晕周围真皮瓣形成.结果:3个月~3年随访,使用上述方法的病人对乳房形态比较满意,乳头-乳晕......

    作者:季滢;滕利;冯国平;杨佩瑛 刊期: 2008- 06

  • 无水酒精注射法治疗腋臭的远期效果研究及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观察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法治疗腋臭远期治疗效果,明确其安全性、有效性,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摸索以提供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腋臭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应用无水酒精皮下注射治疗腋臭.结果:从2004年8月~2008年3月,共35例患者应用本法治疗,其中27例病人随访2年以上.全部病人均无复发,无血肿、感染和副损伤等发生.有效率与本科同时期手术去除汗腺治疗腋臭效果......

    作者:侯莹;吕伟;范巨峰;杜鑫;李惠;田博文;刘韬滔 刊期: 2008- 06

  •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9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组织与足跟相似,可满足负重行走的功能需要.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功能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杨卫玺;程宏宇;王光军;张大伟;封必钊 刊期: 2008- 06

  • 颜面部交通事故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目的:用美容外科技术和方法治疗交通事故所致的颜面部软组织损伤.方法:根据伤情,针对性的对36例颜面部交通事故软组织损伤患者行急诊清创处理及美容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愈后瘢痕细小,有的病例半年后已看不清痕迹.结论:颜面部交通事故损伤用美容外科技术原则修复可减少后期畸形,减少瘢痕.......

    作者:薄红兵 刊期: 2008- 06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的疗效.方法:从患者自体取得脂肪颗粒,用脂肪抽吸针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结果:本组21例,19例一次手术成功,另2例补充填充一次,外形明显改善.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宝华;张敬德;邢新 刊期: 2008- 06

  • MRI在PAHG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行MRI扫描,对注射部位和量进行定位和评估,然后经乳晕切口,直视下清除注射物.结果:22例病例中,3例(6只)注入物所形成的乳房形态、柔软度正常,7例(10只)变硬,8例(12只)硬结,2例(2只)胸大肌炎,2例(2只)伴发乳房纤维瘤.MRI表......

    作者:赵启明;刘淼;何冬梅;陆新;夏东胜;茅东升;陆海山;甘精兵;张承驹;张旭东 刊期: 2008- 06

  • 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继发创面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6年6月~2006年10月共修复5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

    作者:白晋;乌兰哈斯;宋建星 刊期: 2008- 06

  • 顶泌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

    目的:优化腋臭治疗手术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剪毛法备皮并用洗必泰液清洗局部,在麻药中加入抗生素和止血药进行肿胀麻醉,小切口直视下彻底修剪汗腺层组织并注意保护真皮下血管网,采用2/3圆硅塑管引流术区,皮内缝合固定皮片并用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油纱湿化皮片,并嘱患者术后减少上肢活动.结果:术后并发症从22%下降为3.4%,除臭和美容效果良好.结论:对整个手术过程加以优化,可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君;杨海平;徐丽霞;霍中华;周吉林 刊期: 2008- 06

  • 成人头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头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手术切除与美容修复.方法:1998年9月以来,收治此类患者67例,占同期收治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患者的25.2%.术前通过CTA或MRI了解头面部血管畸形与颅内血管的关系;根据病变的部位、类型、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治疗,并于术中采用环状缝扎、电凝治疗、分区植皮等技术.结果:48例行大张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者,皮片成活率≥95%,头部均遗留秃发畸形,面部术区外形基本......

    作者:刘毅;张斌;肖斌;刘萍;姜疆;陈黎明;杨雪丽 刊期: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