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9年第5期文章
  • 白癜风病因学研究现状

    白癜风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白斑,常累及头面、手等暴露部位,是一种常见的损美性疾患,各种族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病理学上主要影响毛囊间表皮的黑素细胞,毛球内黑素细胞亦有一定程度的受累,表现为表皮、粘膜或其他组织内黑素细胞的减少或消失.但黑素细胞破坏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因性疾病[1].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白癜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杨海平;徐丽霞;顾恒 刊期: 2009- 05

  • 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对于整形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仍是挑战[1].用于修复骨缺损的骨移植材料若想应用于临床,必须要具备可充分提高体内骨愈合能力的组织学证据,而通过不同方法将不同的骨移植材料进行动物实验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但如果在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上缺乏一致性,则很难客观地比较各种移植物之间的修复效果,只有采用标准动物模型才能有效地对其效果进行评估[2].颅骨因缺少肌肉组织,血液供......

    作者:尹宏宇;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9- 05

  • 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组织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它在传统肌皮瓣的改良之上,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极大地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俊;张海明 刊期: 2009- 05

  • 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工程材料学和临床医学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组织工程学基本的思路是在体外将分离的种子细胞接种到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载体支架上,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组织或器官.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三类:①表皮替代物,即培养表皮片;②真皮替代物,即胶原凝胶、胶原海绵合成膜、透明质酸膜及壳聚糖膜等构成的人工真皮;③具有双层结构的人工皮肤,包......

    作者:曹小曼;亓发芝 刊期: 2009- 05

  •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科2001年来23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方法:收集、研究和评价我院2001~2008年间23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的资料,根据传统和Happle分类方法进行分型,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3例患者中以中年女性多见(15例),平均年龄21.4岁.根据传统分类,常见的为Ⅱ型,占78%,其次为Ⅲ型,占13%.根据Happle新分类方法,18例为phakomatosisc......

    作者:余文林;李勤;曾东;程飚 刊期: 2009- 05

  • 铜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63例

    2005年7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铜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患者6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辉;韦文朗;刘泳铖;梁桂枝 刊期: 2009- 05

  • 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波长为633nm,能量密度为126J/cm2,每次照射20min,每3~4天照射一次,4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外用5%硫磺霜治疗,每天2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红光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37.50%,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面......

    作者:曹妍;郭盛华;常红芹 刊期: 2009- 05

  • 水杨酸粉封包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跖疣107例

    2004年11月~2008年11月,我们采用水杨酸粉封包联合核素90Sr-90Y敷贴治疗跖疣患者10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秦元;曹媛;李冰;刘惊涛 刊期: 2009- 05

  • SPLIT-FACE模式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目的:采用SPLIT-FACE模式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0名黄褐斑受试者,随机将每人左右面部分为治疗侧(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共6次,每次间隔3~4周)和未治疗侧(不予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进行4级评分,计算总积分及积分下降指数;由受试者对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总积分于第1次治疗后由治疗前的5.6显著下降至4.7,第2次治疗后略有回升,第4次治疗后......

    作者:吴严;李远宏;徐媛媛;贾丽丽;祝霞;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 05

  • 匐行性血管瘤10例的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可调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匐行性血管瘤的有效性.方法:10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3例皮损泛发,累及躯干和四肢,其余患者的皮损较局限.6例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匐行性血管瘤的改变.所有患者均用可调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结果:10例患者经1064nmNd:YAG激光治疗1~2次后,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可调长脉冲1064nmNd:YA......

    作者:董秀芹;王红燕;方俊华;梁倩雯;黄新霞;何志琴 刊期: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