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护理干预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固定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比较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结果:......

    作者:冯金兰;陈晓英;邹晖;武玉海;曾敏华;徐雁妍 刊期: 2011- 06

  •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对DM并发症牙周炎的认知程度.方法: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47例2型DM患者就其对DM牙周炎认知程度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2型DM患者对DM牙周炎总体认知正确率仅为43.8%.大学以上学历程度者对DM与牙周炎关系、牙周炎症状及牙周炎局部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56.6%、59.2%和43.4%,高中及大专学历者对上述3者的认知正确率分......

    作者:闫大钧 刊期: 2011- 06

  • SUS2矫治器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SUS2矫治器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选择20例12~15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SUS2与多托槽类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统计显示ANB、U1/SN、U1-NA、U6-PP、L1-MP、UL-E、O......

    作者:吴建华;王斌;张晏更;韩晓 刊期: 2011- 06

  • rhBMP2作用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cbfα1的表达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cbfαlmRNA在不同作用时间点表达,了解rhBMP2对骨改建过程的调控.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6代细胞,分别用25ng/ml、50ng/ml及100ng/ml的rhBMP2作用于细胞,于作用1、3、5、7天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4个时间作用点c......

    作者:吉玲玲;周洪;李昂;饶国州 刊期: 2011- 06

  • 前牙龈下冠根折正畸牵引联合修复的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冠根折至龈下的前牙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在根管内粘固长度小于根长1/2的0.5mm的不锈钢丝,在两侧健康牙面上粘托槽,采用不锈钢方丝作主弓丝并加牵引钩,链状橡皮圈牵引.3个月后牙根牵引到位,6个月后行桩冠修复.结果:2005~2009年共治疗36颗患牙,其中1颗失败,其余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前牙冠根折至龈下的病例,采用正畸牵引后桩冠修复的方......

    作者:郭爱军;李向荣;孔锐 刊期: 2011- 06

  • 修复前正畸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修复前正畸的作用及特点.方法:对56例修复条件不佳的患者,先行正畸治疗创造修复条件,再行修复治疗,恢复牙列完整.结果:除1例放弃治疗外,55例患者修复条件得到改善,修复体在功能和美观方面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与常规正畸相比,修复前正畸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作者:霍丽;戴宁;刘芳霞 刊期: 2011- 06

  • 正常(牙合)青年男性嚼肌、颞肌超声形态与软组织面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超声测量正常(牙合)青年男性浅层嚼肌、颞肌形态指标,了解咀嚼肌形态功能与软组织面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69位正常(牙合)青年男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横截面周长、面积、宽度、大厚度、平均厚度、纵截面长度及颞肌大厚度、平均厚度,并与颅面软组织形态指标测量结果及面型比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下颌处于姿势位时浅层嚼肌的周长、横截面积、大厚度及平均厚度与颧弓间宽度(bizygom......

    作者:庾英姿;米丛波;赵亚平;祖青;王巧云 刊期: 2011- 06

  • 两种桩核系统在上前牙不同程度牙体缺损修复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两种桩核系统在不同程度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8~50岁的病例167例共321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需行桩核修复的上颌前牙,按照临床牙冠缺损的程度不同分为3级,随机分组,设计制作玻璃纤维桩核(A组81例共172颗患牙)和铸造金属桩核(B组86例共149颗患牙),桩核完成后均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患者随访2年,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作者:丁波;孙晓梅 刊期: 2011- 06

  • 异种骨移植物OAM胶原治疗牙周骨下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OA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40例230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OAM和BME-10X胶原膜为GTR组.25例200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退缩(RE)和牙松动度,X线检查比较两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GTR组术前PD、CAL和BI......

    作者: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吴俊;关丽萍 刊期: 2011- 06

  • 三种桩核系统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金属铸造桩核、纤维桩核与氧化锆桩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60颗前牙残根残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金属铸造桩核修复,B组采用氧化锆桩核修复,C组采用纤维桩核修复.随访12个月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2个月的观察期间,A组有3例松动脱落,3例出现根折,2例出现牙龈炎症及7例边缘出现黑线;B组各有1例出现根折和牙龈炎症;C组各有1例出现松动脱落,......

    作者:关达荣;张佩芬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