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年第14期文章
  • 心理干预在胸腺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影响,分析其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救治的65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做好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HAMA量表及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

    作者:苏姗 刊期: 2012- 14

  • VSD技术在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行腹部皮瓣转移术后应用VSD技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3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发生术后VSD并发症的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正常使用至二次手术断蒂前,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在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应用中通过规范操作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后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其正常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莉;徐刚;赵宇辉 刊期: 2012- 14

  • 护理干预在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则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2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开始出现肺部感染体征和肺部感染持续的天数.结果:B组出现肺部体征的时间延长,出现肺部感染持续的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娟;付艳玲 刊期: 2012- 14

  • PICC并发症防治的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采用不同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方法,对比各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总结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于我科行PICC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换药、封管方法,实验组给予局部温湿敷及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对比两组置管术后的感染、静脉炎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中,均有研究对象于置管术后出现感染......

    作者:郭宝兰 刊期: 2012- 14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双下肢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在应用深静脉滤网、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郭妍;全伟;牛志霞;张延琴 刊期: 2012- 14

  • 院前急救转运途中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并根据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制订恰当的防范措施,以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保证静脉输液质量.方法:通过对院前急救转运途中60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筛查,了解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转运途中静脉输液与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输液管下段出现空气20例,输液针头滑脱导致液体外渗8例,快速输液受限10例,输液管道扭曲脱......

    作者:郭慧云;刘向丽;李文香;郭小涛;徐婧;柯淑华;李云;叶凤英;姜丽君;王秀珍 刊期: 2012- 14

  • 循证护理在ICU单鼻塞吸氧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指导ICU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分别给予单鼻塞吸氧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首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培训人员实施.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吸氧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提高了吸氧效果.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指导ICU护士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亚静;王军力;白艳红 刊期: 2012- 14

  • King达标理论应用于急诊手术室护患关系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King达标理论在急诊手术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通过变更护患关系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语言,以King达标理论为指导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分析在急诊清创包扎和急诊清创缝合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和作用.结果:应用King达标理论在急诊手术室与患者有效沟通,不仅患者积极配合清创包扎或清创缝合,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心情舒畅,促进伤口愈合.也是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护士形象,实现整体护理和......

    作者:李文香;郭慧云 刊期: 2012- 14

  • 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30例患者患有肛周脓肿和糖尿病两种疾病的特点,我科采取了相关两种疾病的多项合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住院天数7~22天,平均住院天数12.5天.出院后门诊继续进行脓肿创口换药.30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创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有效护理可降低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

    作者:刘晓玉 刊期: 2012- 14

  • 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体会和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探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行为干预的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134例肿瘤科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分析其接受心理行为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和遵医行为的改变.结果: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后,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遵医行为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使他们减轻了恐惧焦虑情绪,获得了健康知识,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作者:孟宪静;韩娜 刊期: 2012- 14

0.133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