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4年第10期文章
  • 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牙折23例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牙折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经正畸牵引后桩冠修复治疗的23例(24颗)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正畸牵引治疗患牙断端均达龈缘上1mm,平均牙合向移动2.5mm,残牙根尖区牙槽骨骨密度基本正常;桩冠修复半年后复查,疗效优14例(15颗),良8例(8颗),差1例(1颗),优良率95.7%.结论:正畸牵引联合......

    作者:宜云州;史莉 刊期: 2014- 10

  • 甘肃省保安族正常恒牙初期牙(牙合)Burstone分析法测量研究

    目的:建立甘肃省保安族正常恒牙初期牙(牙合)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Burstone分析法的正常值,并探讨其软组织侧貌的性别特征.方法:选取保安正常恒牙初期牙(牙合)乙童265例(男135例,年龄13.71±1.83岁;女130例,年龄12.52±1.64岁),摄取标准头颅侧位定位片,应用DolphinImaging软件选取标志点,并进行计算机辅助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

    作者:张金婷;林永盛;梁恒燕 刊期: 2014- 10

  • 弹性纤维在皮肤光老化进程中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光暴露以及光保护皮肤中弹性纤维的变化,研究皮肤弹性纤维在紫外线作用下的改变.方法:收集30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年龄为9~78岁)正常皮肤标本,观察弹性纤维在醛品红法染色后的结果.结果:在光暴露部位,中老年与青少年人相比,真皮层弹性纤维明显增多、增粗,同时出现扭曲、排列紊乱的现象,真皮上层与表皮之间出现不染区;反之,在光保护部位,两个年龄阶段患者皮肤的弹性纤维均减少.结论:在......

    作者:郑瑞;张嘉;董志姗;李灵敏;郝艳春;冯艳;白春爱 刊期: 2014- 10

  • 紫薇提取物面部去皱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紫薇提取物去除面部皮肤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招募20名面部有明显皱纹、肌肤松弛的健康受试者.两侧眼外眦和鼻唇沟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产品侧和对照侧,分别使用产品或对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8天和56天对受试部位皮肤进行皮肤弹性测量,同时对受试者眼外眦部位的皱纹进行临床评分.结果:使用56天后,受试者眼外眦、鼻唇沟部位产品侧受试者皮肤弹性度较对照侧出现明显改善(P<0.05).使用28和56天,......

    作者:张云青;尹颂超;关蕾;张赛;李欢;赖维 刊期: 2014- 10

  • 骨性隧道内植皮后挛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建立小型猪下颌骨骨性隧道内植皮的有限元模型,以了解骨性隧道内植皮后挛缩的生物力学基础和形变规律.方法:将小型猪下颌骨钻孔形成骨性隧道并移植全厚皮片,通过CT获取移植即刻及移植后2周、4周、6周、8周的骨性隧道内植皮数据,利用MIMICS10.1和ANSYS12.0软件建立猪下颌骨钻孔形成骨性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骨性隧道内植皮后的挛缩过程,计算节点位移及施加应力,获取骨性隧道内植皮挛......

    作者:赵穆欣;蒋海越;黎胜;郭明慧;刘媛媛;许砾思;冯隽;王维新;杨喆 刊期: 2014- 10

  • 蒂部分段结扎法对缩短皮瓣断蒂时间的动物研究

    目的:探讨蒂部分段结扎法缩短皮瓣断蒂时间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带蒂皮瓣转移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采用蒂部分段结扎法逐步减少蒂部血流,分别在3天、6天、9天、12天完全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天、6天、9天断蒂的大鼠皮瓣,其皮瓣外观、存活率及血管密度均存在差异(P<0.05),即随着断蒂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密度增高,皮瓣存活率提高,而9天组与12天组相比......

    作者:李小芳;郑楚发;邓婷婷;吴泽勇 刊期: 2014- 10

  • E光美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美容意识的提高,多种美容技术,诸如:中胚层疗法、激光疗法、强脉冲光(IPL)疗法、射频技术(RF)和电-光联合一体化技术(ELOS)等微创或无创技术相继产生.纵观其发展史,历经了四代演变更新[1]:第一代为物理与化学技术;第二代为激光技术;第三代为无创IPL技术;第四代为电-光联合一体化技术或称E光技术.1E光技术的源起过去10年中激光和强脉冲光在美容医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为......

    作者:宋瑞佳;白志峰 刊期: 2014- 10

  • 汗腺再生的研究进展

    严重皮肤烧、创伤的治疗目的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目前,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的问题己基本得到解决,而人们则越来越重视创面愈合的质量,即如何减少瘢痕和重建皮肤附属器,更好地恢复皮肤功能.汗腺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汗腺再生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皮肤方面的内容,现综述如下.1汗腺概况及功能汗腺是重要的皮肤附属器,分为外泌汗腺和顶浆汗腺,又称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外......

    作者:孙锐光 刊期: 2014- 10

  •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进展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主要为胶原纤维)[1],且增生性瘢痕增生期伴有过度和延长的血管增生.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等疗效均不理想[2],且这些方法会诱导细胞坏死或形成新的损伤,从而诱导新一轮修复增殖效应,甚至愈演愈烈,所以,瘢痕形成的过程并未阻止,而仅仅是被推迟,且愈演愈烈.因此,寻找一种有效防止早期瘢痕增......

    作者:常梦玲;马晓荣 刊期: 2014- 10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2周治疗1次,共4次;对照组35例,予米诺环素胶囊,首次剂量为0.2g,以后每12h服用0.1g,共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复发率为18.52%,对照组复发率为4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

    作者:梁俊琴;屈圆圆;伊力努尔;赵晓红 刊期: 201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