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妥塞敏口服配合调Q开关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目前其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因明显影响患者美容及心理健康,患者求治心切.近年来,笔者医院采用口服妥塞敏配合Q开关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美霞;余穗娟;杨敏;赵雪情;张宝生;郝思辉 刊期: 2014- 02

  • 经外切眼袋入路行中面部提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外入路去眼袋手术同时进行其它美容矫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面部整形患者,手术方式选用外入路祛眼袋手术,同时进行骨膜下悬吊技术的微创化面中部除皱术,改善中面部衰老松弛问题.结果:31例(96.88%)患者对术后效果十分满意,患者的中面部衰老松弛的问题有明显的改善,下眼袋变得平整,眼袋消失,皱纹及中面部趋于年轻化,32例患者中有1例(3.......

    作者:谭可意 刊期: 2014- 02

  • 电解美容仪治疗睑黄瘤58例疗效观察

    睑黄瘤(Xanthelasma)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是黄瘤病中常见的一种.该病是含脂肪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眼睑周围的真皮内所形成的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结节或斑块,有时会伴有血脂增高,脂蛋白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等[1].此病虽无不适,但破坏了局部皮肤结构美,患者因此产生忧虑和羞怯等审美心理障碍,可影响社会活动.我科门诊于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采用EIS......

    作者:邹金红;姜功平;田俊英;毛娟 刊期: 2014- 02

  • 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用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设计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远端携带有部分皮肤软组织,转移修复眼睑病变组织切除术遗留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患者15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1年,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瘢痕及眼睑继发畸形,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眼睑部眼纶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灵活方便,血供可靠,是......

    作者:秦芹;姚广东 刊期: 2014- 02

  • e-PTFE在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修复中的拓展应用

    目的:探索扩大e-PTFE在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安全应用范围及方法.方法:将e-PTFE雕刻成柳叶状置于鼻背筋膜下垫高鼻背和鼻根部,另雕刻厚约2mm的近似梯形的膨体片置于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和中隔软骨尾侧端之间,重建鼻小柱支撑并抬高和延长鼻尖.结果:27例Ⅱ度-Ⅲ度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中有3例术后1个月内鼻尖和鼻小柱出现发红、触痛等轻度“炎症”表现,局部处理后好转.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

    作者:仝润泽;吕启凤;厉建华;潘家梅 刊期: 2014- 02

  • 膨体联合耳郭软骨移植在降低膨体隆鼻术后鼻尖感染率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隆鼻术中的并发症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办法.方法:观察6年来1800例假体的使用方法,并进行随访,了解到e-PTFE合并感染的位置在鼻尖部的占99.8%,通过检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为多孔结构,而鼻尖部皮肤薄弱且毛孔粗大,增加了术后感染可能性,因其多孔状结构,感染较易在材料内扩散;而且因为局部血运较差,感染发生后,抗生素的治疗难以......

    作者:党宁;黄文;艾玉峰 刊期: 2014- 02

  • 巨大压疮的整复治疗及护理

    压疮也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巨大压疮多发于截瘫或长期昏迷不醒者,部位以骶尾部、坐骨结节及股骨大粗隆处多见.截瘫导致患者躯体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再加上营养不良,护理不当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大、深、周围出现潜行的难治性压疮,且常合并严重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治疗颇为棘手[2].我科2008~2012年收治因......

    作者:汤清华 刊期: 2014- 02

  • 颧骨颧弓缩小联合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咀嚼肌群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颧骨颧弓及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咀嚼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颧骨颧弓肥大及下颌角肥大者59例,于术前、术后10天、术后3个月分别做三维CT检查,并对颜面部进行三维测量,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咬肌、翼内肌的变化趋势相同,术后10天横截面积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横截面积较术前减少;翼外肌、颞肌横截面积术前与术后10天未见明显变化,颞肌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

    作者:张强;郭军;孟志兵;常财旺;杨乐;黄锦华;卞洁 刊期: 2014- 02

  • 乌灵胶囊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痤疮患者随几分成乌灵胶囊联合果酸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果酸治疗的对照组,其中两组均对痤疮区域进行20%浓度的果睃治疗,每15天1次,总共4次;观察组中每天口服3次乌灵胶囊.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70.1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果酸......

    作者:付昱;杨静;孙洁 刊期: 2014- 02

  • 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窄谱UVB联合中医治疗副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笔者科室门诊在2006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副银屑病患者共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干扰素300万U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医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联合中医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疗程完成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判.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3例,有......

    作者:李韵;蒿文嵩;多兰·达力汗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