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5年第20期文章
  • 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II类错牙合女性青春发育不同阶段颅颌面部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6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期,重庆地区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多项颅颌面部测量指标在矢状向、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青春生长发育,重庆低角型安氏II......

    作者:冒叶琳;冯刚;周建萍;徐小淋;胡琴;戴红卫 刊期: 2015- 20

  • 405nm光线对小鼠皮脂腺及胶原纤维的影响研究

    目的:评价405nm光线对小鼠皮脂腺及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根据激光照射次数的不同,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照射2次组、4次组、6次组及8次组,每组各20只。观察每组不同照射次数后皮肤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照射后,小鼠的皮脂腺数目较未照射对照侧减少,真皮胶原纤维及真皮厚度均较对照侧增厚,且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多,结果更加显著。结论:405nm光线照射能够减少皮脂腺数目,并且具有真皮胶原重建作用。......

    作者:陈丽华;邢媛媛;彭琳琳;刘之力 刊期: 2015- 20

  • 防晒剂的配伍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围绕近五年来使用频率高的前10位防晒剂,包括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BMDM)、二氧化钛(TiO2)、奥克立林(OCR)和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HMC)等,针对防晒剂的稳定性,及如何达到佳的防晒效能,论述了防晒剂的配伍性,包括有机防晒剂和无机防晒剂的配伍性。同时也论述了不同极性溶剂对防晒剂功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在配方中添加聚合物和活性物等提高防晒功效的解决方案。......

    作者:赵小敏;陈志华;李亚男(综述);瞿欣(审校) 刊期: 2015- 20

  •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和展望

    新型的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fractionallasers,NAFL)不同于传统的剥脱激光,前者在保留角质层相对完整的情况下,以点阵排列的形式作用于小部分面积的皮肤,总治疗面积不到治疗区域的10%,保留了大部分正常皮肤,保证组织的快速修复。经FDA批准,非剥脱点阵激光可用于治疗色素沉着、眶周皱纹、皮肤年轻化、痤疮、手术瘢痕和日光性角化等皮肤疾病和皮肤外观改变。除此之外,非剥脱......

    作者:夏君;胡蝶(综述);曾维惠(审校) 刊期: 2015- 20

  • 非编码RNA与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特殊部位的瘢痕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目前,其治疗手段从单纯的手术治疗逐渐转向联合治疗以及基因治疗。近年来,非编码RNA的研究如火如荼,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亦逐渐被重视,研究非编码RNA有可能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李俊;李倩;高艳丽;周蓓(综述);李景云(审校) 刊期: 2015- 20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LA-PDT)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10~14d治疗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38例,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隔日治疗1次,连用8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疗效,末次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

    作者:苏蓓蓓;甘才斌;张晓宁 刊期: 2015- 20

  • 口服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与单纯液氮疗法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与单纯液氮疗法的差异性。方法:随机将102例扁平疣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3次,4周后改用每日2次,8周后改用每日1次,同时每月冷冻1次,总疗程3~4次;对照组:40例,单用液氮冷冻治疗,疗程2~4次。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显示,口服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与单纯冷冻治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维A酸联合液氮治疗......

    作者:唐晓翔;李丽君;刘文春;罗巧旺 刊期: 2015- 20

  • 点阵C02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评价点阵CO2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点阵CO2激光组48例,CO2激光组45例,术后3周和6个月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点阵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97.92%,总治愈率100%,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86.67%,总治愈率97.78%,点阵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显著高于CO2激光组(P<0.05)。点阵CO2激光组术中出血量较少,......

    作者:常红芹;李锁;曹妍;梁宁;郭盛华 刊期: 2015- 20

  • 五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五点式重睑术与传统手术埋线法、切开法、韩式三点重睑术的优缺点对比。方法:重睑线上设计五个点式切口进而行重睑术。结果:本组患者49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术后3~7d消肿,1~4周恢复自然形态,无感染、血肿出现,术后无明显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五点式重睑术操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速,效果持久,形态自然,手术方法简单,操作难度低。......

    作者:曲学炜;王泽;姜炳华;邵伟然;曲学延 刊期: 2015- 20

  • 阶梯性手术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矫正上睑凹陷的阶梯性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32例上睑凹陷者,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常规切口,剪开眶隔,保留眶隔脂肪包膜的完整性,首先松解眶隔脂肪包膜与提上睑肌腱膜的纤维连接,对于无上睑下垂者,PARK法行提上睑肌腱膜与切口下肌皮瓣的固定;对于合并轻中度上睑下垂者采用上睑提肌腱膜修补术、腱膜折叠术、缩短术或联合术式;然后将眶隔脂肪重置到凹陷区,或者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到凹陷区的眶隔脂肪包膜......

    作者:靳海涛;黄挺;黄江山;赵柏程;欧阳霞;谭朝中;王志敏;郭璐 刊期: 20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