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针对氧化锆陶瓷以及两种自粘结树脂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会对其粘结强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把120个氧化锆瓷片平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个.A组应用喷砂加上硅涂层法;B组应用Er:YAG相关的激光蚀刻进行处理;C组首先应用Er:YAG激光蚀刻其后采用喷砂加上硅涂层法;D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还要将每组平分为a、b两组,把BifixSE自粘结树脂(以下简称BSE)和Clear......
作者:陈珍香;罗和平;江燕;张金萍;况莉 刊期: 2015- 22
-
VEGF-壳聚糖微囊复合缓释载体的制备
目的:研究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壳聚糖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子沉淀-凝聚法制备VEGF-壳聚糖缓释微囊,并检测其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实验制备的VEGF-壳聚糖缓释微囊包封率为87%,载药量为4.35%,微囊大小均匀,光洁度与成形度好.结论:本制备工艺方法简单易行,稳定,重现性好.说明利用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壳聚糖来包封VEGF是切实......
作者:伍尚敏;洪晓娅;伍可;苏晓三;余璐;高扬 刊期: 2015- 22
-
丹参总酚酸抑制酪氨酸酶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90nm处酪氨酸酶催化产生的多巴醌的吸光度,并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计算酪氨酸酶的Km和Vm值,考察丹参总酚酸、总丹参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理.结果:酪氨酸酶的Km=0.2067mg·ml-1,Vm=0.0222·min-1,总丹参酮在浓度为2mg·m1-1抑制率为0.00%......
作者:宋基正;李凌军;孙鹏;王朋 刊期: 2015- 22
-
影响皮肤黑素沉着的美白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人体皮肤黑素沉着受多重机制调控,包括转录调节、黑素合成调节、黑素转运调节及黑素分布、降解调节等.目前,美白制剂的主要调控途径是通过在黑素合成过程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达到美白效果,但是通过其他作用机制也能调控黑素的生成继而影响肤色.本文主要从黑素沉着形成过程将美白制剂分类并阐述其作用机制.......
作者:孙蓓;李潇 刊期: 2015- 22
-
超脉冲CO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比较及分析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睑黄瘤患者随机分为超脉冲CO2激光组和液氮冷冻治疗组其中激光组58例,冷冻组36例,3个月后判定疗效并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超脉冲CO2激光组痊愈率为74.14%,不艮反应率为6.90%;液氮冷冻治疗组痊愈率为30.56%,不良反应率为44.44%.两组痊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脉冲......
作者:汤恭锋 刊期: 2015- 22
-
低能量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低能量精准脉冲光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自身半边脸对照研究,对1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观察.一侧面部进行DPL治疗,每1~2周治疗1次,共治疗3~4次,同时全面部用医学护肤品进行严格的保湿、防晒护理.每次治疗前、治疗后及后一次治疗1周后采集相片,同时用皮肤镜观察血管改变.在治疗前及后一次治疗后对患者面部两侧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对比红斑面积......
作者:胡蝶;曾维惠;刘亚乐;夏君;周芳;葛文娱;甄彩娥 刊期: 2015- 22
-
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薇诺娜果酸活肤液治疗,2周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36例,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每晚1次,连用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末次治疗后连续随访2个月,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寻常性......
作者:苏蓓蓓;甘才斌;张晓宁 刊期: 2015- 22
-
婴幼儿斑秃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婴幼儿斑秃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4月于笔者科室门诊就诊的42例婴幼儿斑秃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对照组为发病年龄在18岁以上的50例成人斑秃患者.用SPSS18.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斑秃患者共42例,其中男26例(占61.9%),女16例(占38.1%),男女性别比例与成年患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
作者:张瑞丽;杨莉佳;陶诗沁;朱小红;戴迅毅 刊期: 2015- 22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腋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65例腋臭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使用腋臭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次治疗后有效率76.92%,其中3例患者治疗2次后有效率达100%,不艮反应有轻微疼痛及点状出血,无感染及瘢痕.治疗后腋窝皮肤及上肢活动功能无影响.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腋臭有效率高,疼痛轻微,......
作者:梁远飞;卢祖初;林雪萍;梁羽萍 刊期: 2015- 22
-
鼻部注射填充术后局部缺血性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鼻部注射填充术后局部缺血性障碍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治疗的34例鼻部注射填充术后出现局部缺血性障碍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34例患者经过治疗,6例完全恢复,28例局部皮肤遗留不同程度色沉和瘢痕.结论:注射后局部缺血性障碍发生后及早治疗可明显减少后期畸形的发生率,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局部缺血性障碍的发生.......
作者:袁强;张晓刚;王冀耕 刊期: 2015- 22
动态资讯
- 1 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提高钛与瓷聚合体粘结强度的研究
- 2 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结果与临床分析
- 3 RENOV组织补片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4 重睑术同时内眦赘皮矫正术的应用
- 5 抗菌肽与透明质酸复合敷料用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术后对皮肤损伤修复效果的观察
- 6 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临床分析
- 7 舒疤宁联合维生素E治疗瘢痕增生
- 8 光子脱毛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额部扩张皮瓣鼻再造术后多毛患者一例
- 9 不全流产的经阴道超声诊断
- 10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与分析
- 11 肺俞穴位注射654-2针剂在治疗小儿咳喘症的观察及护理
- 12 重睑术适应证选择及应用现状
- 13 经RNM诱导的前脂肪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 14 天津市大学生口颌面运动创伤防治的调查研究
- 15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当归苦参丸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观察
- 16 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疗效观察
- 17 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 18 乌鲁木齐市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19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 20 以末梢神经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