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恢复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实施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及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50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42例、普通8例,创面一期愈合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16%、护理满意度为100%、美容满意度为96%.结论: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
作者:蒲晓华;常春华 刊期: 2017- 02
-
40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板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钛板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40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拆板患者相关资料,对术后拆除钛板病例的拆板原因进行总结,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拆板的原因主要有局部流脓18例、患者要求14例、钛板外露4例、钛板断裂1例、钛板松动1例、局部反复肿胀1例、其他手术同期取出1例.结论:对于......
作者:吴旭彬;苗娜;阿不都克力木江·买买提;阿迪力江·赛买提;阿地力·莫明 刊期: 2017- 02
-
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在腭裂修复术中松弛切口处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修复术中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126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间的差异及术后发热、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精神、饮食,出血及术穿孔、复裂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止血可靠,术后反应轻,伤口愈合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广伟;廖天安;王涛;符良斌;邓伟 刊期: 2017- 02
-
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在颌面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在计算机辅助颌面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陈旧性的创伤性颌面部不对称患者及严重骨折患者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拟进行颌面部骨折复位的创伤患者头面部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骨组织采用灰度阈值法进行自动重建;采用MIMICS软件对获取的医学信息进行建模.根据颌面创伤外科医生制订的方案在模型中完成手术的模拟和骨折......
作者:刘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张永富;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刊期: 2017- 02
-
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治疗的120例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红蓝光照射加0.1%阿达帕林凝胶外敷;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汤剂口服治疗.疗程均4周.对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对不良反应、安全性及复发......
作者:朱珂;齐庆;李东海;李勇;杨丽红 刊期: 2017- 02
-
激光治疗瘢痕的现状与展望
激光治疗瘢痕是目前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烧伤外科以及皮肤科的热点,这得益于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种激光在临床上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与临床研究,如二氧化碳激光(CO2laser)、铒激光(Er:YAG)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等[1-6],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怎样合理地预期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疗效成为很多临床医生十分困惑的问题.......
作者:谭军 刊期: 2017- 02
-
点阵激光辅助激素传输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点阵激光辅助糖皮质激素传输治疗胸前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胸前增生性瘢痕患者11例,其中点阵激光参数设定为Acupulse的Deep模式,能量选择为20mJ,点阵密度设定为5%,激光治疗后即刻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处封包2h,1月后行第二次治疗,末次治疗1月后随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1例受试者全部完成治疗,其增生性瘢痕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王竞;左楠;安庆;向海炼;刘玲;栾琪 刊期: 2017- 02
-
光动力学疗法对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HS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HSF分为对照组、HMME-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激光照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DT后HSF分泌至上清液的TGF-β1蛋白表达量,应用Western-Blot观察PDT对细......
作者:蔡宏;王毅侠;李铀;刘玮;孙平;董宁 刊期: 2017- 02
-
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心理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
作者:李丽香;陈蓝 刊期: 2017- 02
-
真皮瘢痕组织瓣在增生性瘢痕美容性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真皮瘢痕组织瓣在增生性瘢痕美容性修复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09年以来在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6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利用真皮瘢痕组织瓣进行切除瘢痕后的创面的减张修复,真皮瓣设计灵活,宽度在0.2~2cm,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伤口愈合后早期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术后配合激光、药物、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
作者:周翔;黎冻;潘福强;莫海雁;梁海洁;王琪海 刊期: 2017- 02
动态资讯
- 1 黄连液换早期脂肪液化伤口38例
- 2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配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3 Lejour法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体会
- 4 三维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19例价值探讨
- 5 改良微创手术治疗128例腋臭患者临床分析
- 6 成功抢救一例口服500ml的汞中毒患者
- 7 规律使用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 8 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9 门诊儿科输液室不同季节时段护士资源的高效调配
- 10 骨移植材料成骨效能检测指标及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11 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2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气道综合征
- 13 CEREC3D制作全瓷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临床研究
- 14 参芪容颜胶囊治疗黄褐斑、雀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 15 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后复发原因及分析
- 16 敏感皮肤的整合治疗
- 17 胃胆管在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 18 浅析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
- 19 下颌角肥大整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 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的并发症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