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减少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Cyct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于胸肌下置入15ml光面硅凝胶假体,实验组每天饮用含有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的蒸馏水,对照组饮用相同容量的蒸馏水.于术后第14、28、60天切取包膜组织,分别做免疫组化检测包膜中COX-2、T6F-β1及α-SMA含量;术后第6......
作者:林军;欧阳天祥;肖燕;陈惠平;虞杰 刊期: 2009- 04
-
使用c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双晕标记技术在皮肤石蜡切片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c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的方法在皮肤石蜡切片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20例痤疮及毛囊炎患者石蜡切片上,根据痤疮丙酸杆菌16sRNA序列设计合成cRNA探针,优化探针穿透条件,进行原位杂交,并使用鼠抗人CDla单克隆抗体同时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显微镜观察双标信号的共存状态.结果:在20例痤疮患者皮肤石蜡切片的毛囊上皮,皮脂腺及导管部位获得蓝紫色......
作者:杨怡;魏燕燕;高剑;武胜昔;高天文 刊期: 2009- 04
-
植物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素)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延缓皮肤衰老的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健康人真皮成纤维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金雀异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存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金雀异黄素作用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改变;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金雀异黄素作用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0......
作者:钱革;周武;吴剑波;王千秋;禹卉千;李振鲁 刊期: 2009- 04
-
口腔鳞癌中p1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13腔鳞癌组织,4例重度异常增生,8例口腔粘膜溃疡,6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癌及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及正常粘膜组织.结论: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
作者:孙沫逸;邵小钧;李建虎;任军;郑军 刊期: 2009- 04
-
JNK和TGF-β信号途径协同介导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过度表达
目的:比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和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NF)中的表达以及对血清刺激的反应;研究介导CTGF在KF中表达的信号途径.方法:在血清刺激前30min给予小分子人工合成的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分别为:P13K抑制剂wortmannin(100nM);ERK抑制剂PD98059(50mM);p38MAPK抑制剂SB203580(10mM);JNK抑制剂SP6......
作者:张斌;马显杰;刘宾;张曦;郑岩;刘丹;郭树忠;夏炜 刊期: 2009- 04
-
深低温保存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深低温保存是组织工程化骨(TEB)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的必要保证.深低温保存方法分慢速冻存和玻璃化冻存.目前,玻璃化冻存是有发展前景的冻存方法,并被认为更适用于TEB的深低温保存.因此,希望通过改进玻璃化液来提高TEB的玻璃化冻存效果.方法:通过检测第2(P2)代成骨诱导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cBMSCs)在部分脱钙骨(pDBM)上的粘附率和生长曲线来获得适宜的细胞接种密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将在此......
作者:尹宏宇;崔磊;刘广鹏;曹谊林 刊期: 2009- 04
-
小剂量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色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反复多次小剂量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诱导产生色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一种美白化妆品的功效.方法:对2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臀部进行紫外线照射,方案如下:第一天1MED、第二天0.5MED、第三天0.5MED.紫外线照射后每天两次对照射涂抹样品至第27天.采用cM2500d和MaxmeterMX18两种仪器并结合肉眼观察综合评价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两种仪器测量该色素模型时显示,与基线相比L*值在......
作者:田燕;刘玮;陈曹君;T HOShino;S Yabe 刊期: 2009- 04
-
不同浓度枸橼酸他莫西芬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成脂后生长状态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在不同浓度枸橼酸他莫昔芬处理下,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诱导成脂后生长状态的变化,初步探讨用于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成脂的适枸橼酸他莫西芬浓度.方法: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传代,将第三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加入10-6mol/L,10-7mol/L,10-8mol/L的枸橼酸他莫西芬24h后,进行成脂肪的诱导.分别对三组样本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MTT检......
作者:王婧;丁寅 刊期: 2009- 04
-
乳腺痛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也是体现女性形象美的重要凶素.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手术,使患者胸壁严重毁损、乳房缺失、腋窝凹陷、姿势变形等[1],彻底摧毁了女性优美的性征和曲线美,随着生存期的延长,对于大多数术后患者,癌的威胁会逐步被乳房畸形、缺失所引起的烦恼与痛苦所替代,乳腺痛患者需要面对更大更复杂的心理压力[2],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患者......
作者:齐彦文;李健宁;李比 刊期: 2009- 04
-
等离子皮肤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等离子皮肤再生(PlasmaskinRegenerationTechnology,PSR)技术是一种新的换肤技术,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它不同于激光和其他背通光能,通过等离子能量对皮肤产生热作用,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和皮肤发色基相作用,也不气化组织,完整保留分离的表皮,利用它作为天然的敷料,可促进创面愈合、加速患者康复,从而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就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唐建兵;柳大烈;李勤 刊期: 2009- 04
动态资讯
- 1 去除折断种植体部件时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热力学分析
- 2 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Ⅰ期和Ⅱ期酒渣鼻疗效观察
- 3 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阴道裂伤的原因及改良埋线法修复治疗效果分析
- 4 Ⅳ、Ⅵ、Ⅻ、ⅩⅣ、ⅩⅥ型胶原与皮肤创伤修复及瘢痕增生的关系
- 5 刮吸法治疗腋臭及多汗症46例临床体会
- 6 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 7 会阴部毁损伤的护理
- 8 150例中风患者康复综合护理的研究
- 9 中医抗老驻颜古方抗小鼠光老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 10 桡动脉穿刺采血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 11 电灼加暗疮挤压器治疗与护理颜面部皮脂腺囊肿
- 12 住院患者4200例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 13 中面部肌筋膜瓣止点上移法修复深在鼻唇沟纹的应用
- 14 正畸正颌技术联合矫治成人严重双颌前突
- 15 改良Y-V成形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 16 臭氧及微创射频热凝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
- 17 成立专科质检组对持续提升ICU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 18 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 19 光固化树脂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 20 60颗牙脱位再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