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64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47/R

邮发代号: 52-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455
  • 国内刊号:61-13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1年第7期文章
  • 补益营卫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tP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补益营卫对衰老皮肤的影响,探讨补益营卫延缓皮肤衰老的深层次机制.方法:利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制造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评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衰老皮肤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tP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各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补益营卫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降低tPA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三个......

    作者: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11- 07

  • 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术

    1977年,Illouz开创了钝性(bluntcanual)及湿性技术(wettechnique)吸脂术先河,此后众多整形外科医师采用并发展了该技术.1983年,Fournier提出不注射任何液体药物干性技术(drytechnique)吸脂术,因并发症太多早已无人使用.1986年,Fodor发展了湿性技术,1987年,K1ein首先提出肿胀技术.......

    作者:刘乃军;管延萍;王艳 刊期: 2011- 07

  • 光老化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皮肤衰老包括自然老化和外源性老化,与遗传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如地心引力、器官生理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皮肤自然老化不同,光老化是由慢性日晒所造成的特征性变化[1].多表现为皮肤表面粗糙、松弛、粗深皱纹,局部色素过度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还可因此引发皮肤的良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组织学多以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改变为其主要特征[2].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光老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现......

    作者:苏跃 刊期: 2011- 07

  • 兔耳瘢痕模型的应用现状

    传统观念认定病理性瘢痕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不会在动物身上出现.国内外众多学者为寻求瘢痕动物模型曾作过大量的实验探索.然而,至1997年以前,还没有出现由动物自身产生的病理瘢痕实验模型.这已成为创伤研究深入发展的重大障碍.......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11- 07

  •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进展

    白癜风是以黑素细胞丢失和白斑形成为特征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自身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一直是关注的热点.白癜风不仅存在免疫学遗传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相关细胞因子也参与其发病,而以细胞免疫的效应较为突出,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助于理解其发病机制并且为白癜风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孟丽 刊期: 2011- 07

  • 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瘤体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以平阳霉素加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皮损大6cmx6cm,小1cm×1cm,15天注射1次,3-5次为1个疗程.对2004年3月~2009年3月治疗的150例患儿进行了1-6年的随访观察,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6年随访,治愈121例,显效29例,无效0例,治愈率80.66%,有效率100%.结论:......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 07

  • 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在治疗面部皮炎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胶原贴敷料每天1次湿敷,氦氖激光照射每天1次;对照组71例,仅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次.两组均给予口服依巴斯汀10mg/天,赛庚啶片2mg/次,3次/天.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76%和66.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

    作者:华伟;米新陵;李凡;严霞 刊期: 2011- 07

  • 2790nm Er:YSGG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疣状痣一例

    疣状痣(nevusverrucosus)又称线状痣,线状表皮痣等,属于一种先天性表皮疣状增生[1].通常呈褐色或黑色乳头样小棘不规则形隆起,如发生于面颈部则严重影响美观.以往治疗疣状痣的方法有电灼、液氮冷冻和C02激光等,但治疗后常常留有明显瘢痕.笔者科室采用2790nmEr:YSGG(Er:yttriumscandiumgalliumgarnet)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intensepulsel......

    作者:丁娜娜;孙林潮;麦跃 刊期: 2011- 07

  • 多巴染色与光密度法在细胞水平评价原料美白功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在细胞水平评价化妆品原料的美白功效.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素瘤细胞B16,通过多巴特异性染色,利用平均光密度法检测化妆品原料对细胞中黑素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多巴对细胞内黑素具有特异性染色,浓度为25μg/ml的曲酸对黑素细胞内黑素生成的抑制率为(48.44±3.44)%,板内标准偏差值仅为7.09%,板间标准偏差值小于7.22%,曲酸、白藜芦醇和绿茶提取物均对细胞内黑素的生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抑......

    作者:刘荣;孙建宁;郭亚健 刊期: 2011- 07

  • 丹参酮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炎症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短程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炎症性痤疮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将15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口服多西环素100mg,2次/天,4周后改为1次/天;B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g,3次/天;C组:口服多西环素100mg,2次/天,2周后停用,丹参酮胶囊1g,3次/天,8周为一个疗程.结果:B、C两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第1、2周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B、C两......

    作者:浦洁;杨挺;邵敏华;施和建 刊期: 2011- 07